MSB The Premier DAC 數位類比轉換器

Premier DAC解碼器的機身由航天級鋁材挖空製造,配備由560枚白光LED組成的顯示系統,機背提供75Ω同軸、110Ω AES/EBU及2組光纖Toslink輸入,另有1組BNC Word Sync Out輸出。
MSB
NT$1,100,000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MSB Premier DAC 技術概覽

搭載四個高級 DAC,Premier DAC 能夠呈現無與倫比的細節表現。它可完美重現原始表演的音樂性、聲場與質感,將表演的原貌最大限度地帶入您的聆聽空間。其精確性確保每個音符都能講述一個故事。完全平衡、超高精度的分立梯形 DAC 架構,讓每個細節都充滿生命力。此外,MSB 堅固的內部設計能夠提供 PCM 與原生 DSD 的極致播放體驗,而其低阻抗電路可直接驅動擴大機,避免添加任何色彩或雜訊,最終呈現超乎預期的數位音效體驗。

專為聆聽椅設計的顯示器

配備高可見性與寬視角,這款顯示器既驚豔又易於閱讀,展現了 MSB 對細節與直覺設計的堅持。LED 顯示器與音頻時鐘同步,使用 Femto Clock 作為時間參考進行刷新,確保類比系統不受數位雜訊干擾。內建分立式設計並封裝於 CNC 加工的屏蔽腔內,達到最佳 EMI 隔離效果。坐下來,盡情享受沉浸式音樂體驗。

邁向未來的技術

MSB 致力於創新與長期支援,不斷改進數位輸入模組,確保在高階音響領域保持領先。Premier DAC 支援最新的數位檔案格式與介面,並針對網路渲染器與 Pro USB 輸入持續優化,讓您的系統始終走在技術前沿。

更好的 USB 解決方案

Pro USB 模組提供多部分 USB 解決方案,具備完全電氣隔離,並擁有 MSB 專有 Pro ISL 輸入的所有性能。可作為獨立模組使用,也能搭配入門套件(內含 Pro ISL 輸入與啟動配件)。

Pro USB 特色

  • 完全電氣隔離
  • 高達 24 位元 – 768kHz
  • MQA 解碼
  • 高達 8X DSD
  • 高達 1 公里的無損傳輸

卓越的串流功能

MSB 渲染器採用內部硬體設計,搭載超低噪音 A5 處理器,提供最佳音樂播放表現。透過無線更新確保功能永遠保持最新,兼具便利與穩定性。

渲染器支援功能

  • 高達 32 位元 – 768kHz
  • MQA 解碼
  • Roon 端點
  • 高達 4X DSD
  • 支援 UPnP 協議
  • 支援 DLNA 協議

Femto 93 時鐘

Premier DAC 配備 Femto 93 Clock 模組,採用熱穩定化的客製化分立晶體振盪器設計,以性能導向為核心,確保時間精度與音樂重現的純淨。

混合音量技術

Premier DAC 配備高性能 XLR 或優化的 RCA 輸出模組,具備完整屏蔽功能。此可用戶替換的模組提供 150Ω 無緩衝輸出阻抗,適合驅動任何擴大機。MSB 專有的混合類比/數位音量控制技術,帶來乾淨、細膩且沉浸的聆聽體驗。

Premier Powerbase

Premier Powerbase 為模組化元件提供支援,擁有兩組雙連接電源介面,提供四組獨立電源供應。內建低噪音屏蔽變壓器、優化濾波與高性能穩壓器,確保 DAC 性能維持在極致水準。

頂級耳機體驗

MSB 透過仔細考量訊號路徑,打造專屬耳機擴大機,充分發揮 DAC 的超低噪音輸出。此耳擴完全於自家工廠製造,效能超越一般通用型設計。針對靜電與動圈耳機皆有專屬輸出架構,並提供旁通功能,讓用戶能輕鬆切換雙聲道系統與耳機聆聽模式。

完全模組化設計

Premier DAC 延續 MSB 的模組化理念,兼顧性能提升與升級靈活性。使用者可透過韌體更新或模組升級延長產品壽命,確保長期投資價值。MSB 持續為最重要的資產——我們的用戶——提供最頂尖的技術支援。

規格說明
Premier DAC 技術規格 數值
支援格式(取決於輸入) 44.1kHz 至 3,072kHz PCM,最高 32 位元
1xDSD、2xDSD、4xDSD、8xDSD
所有輸入支援通過 DoP 的 DSD
數位輸入 3x 高級隔離輸入模組插槽
時鐘輸入 1x 時鐘模組插槽
XLR 類比輸出 3.57Vrms 最大值
150Ω 平衡
電氣隔離
音量控制 1dB 步進(範圍 0 - 106)
可在菜單中禁用音量控制
顯示 自定義離散 LED 音頻時鐘同步顯示
可調亮度和自動關閉功能
控制 隔離 RS-232
IR 遙控
前面板界面
功耗 45 瓦特(完全配置的 Premier DAC)
底盤尺寸 寬度:17 英吋(432 mm)
深度:12 英吋(305 mm)
高度(不含腳):2 英吋(51 mm)
堆疊高度:2.65 英吋(68 mm)
重量 18 磅(8.2 kg)
產品腳 M6X1 螺紋
運輸尺寸 寬度:22 英吋(558.8 mm)
深度:18 英吋(457.2 mm)
高度:7 英吋(177.8 mm)
運輸重量 27 磅(12.3 kg)
附帶配件 使用手冊
MSB 遙控器
USB 充電線
雙連結電源分配器

 

Premier Powerbase 技術規格  
AC 電壓 100V(固定)
120/240V(自動切換)
功耗 45 瓦特(完全配置的 Premier DAC)
底盤尺寸 寬度:17 英吋(432 mm)
深度:12 英吋(305 mm)
高度(不含腳):2 英吋(51 mm)
堆疊高度:2.65 英吋(68 mm)
重量 18 磅(8.2 kg)
產品腳 M6X1 螺紋
運輸尺寸 寬度:22 英吋(558.8 mm)
深度:18 英吋(457.2 mm)
高度:7 英吋(177.8 mm)
運輸重量 27 磅(12.3 kg)
附帶配件 接地線
IEC 電源線
2X 雙連結電源線

 

延伸閱讀

相關評論

MSB The Premier DAC的確是第一名

 

MSB創立於1985(或1986)年,不過登記成為公司組織是在1989年,由Larry Gullman在美國北加州創立。一開始公司的業務分為二條路線,一條是致力於CD播放的改善,另一條則是為業界做一些特別訂製的產品。例如他們一開始就替LD雷射唱盤做AC-3的輸出,也做出第一部得到THX認證的雷射唱盤,第一部外接式的AC-3 Demodulator,第一個做出DSS接收器,第一個外接的DTS處理器,第一個大量生產的24/96 DAC,第一個分砌式的R2R Ladder DAC,第一個分砌式非同步升頻器,第一個80bit DSP Digital Filter。


▲MSB的數位產品從一開始就顯得與眾不同,甚至他家的後級長相都是圓筒狀,像個刺蝟。從其產品的特異功能與外觀,就可窺知主其事者絕對有其獨到之處。經過30年的發展,他們目前的產品可說是居數位訊源的領先地位。實在很難想像未來還能推出什麼更頂級的產品。

堅持R2R Ladder DAC
從以上的豐功偉業中,可以窺知MSB一開始其實是致力於AV環繞聲道領域,後來才慢慢進入二聲道領域。剛開始時Larry Gullman是發現CD裡面還有很多訊息沒有被挖掘出來,所以埋首於CD唱盤內時鐘、DAC、讀取系統的研究。慢慢進入分離的轉盤、DAC、時鐘、電源。其中最受注目的就是他家的R2R Ladder DAC。

R2R Ladder DAC並不是新技術,反而是CD唱盤最早所使用的Multi Bit多位元數位類比轉換架構,它使用的是以二個電阻,一個是R(例如10k歐姆),另一個則是2R(20k歐姆)作為一組,組成如階梯般的架構,利用這個架構來做數位解碼。CD唱盤的初期就是用這種DAC晶片來解碼。後來因為解碼晶片的bit越來越高,取樣頻率也越來越高,使得Multi bit的R2R Ladder DAC的架構越來越龐大,成本越來越高,所以業界才發展出成本低的1 bit Delta-Sigma DAC,很快的後者就取代前者,現在反而很少廠家使用R2R Ladder DAC。

R2R Ladder DAC成本最高的地方不在使用多少個電阻,而是每個電阻的精度要求非常高,所以成本很高,bit數越高,對電阻精度的要求也越高。所以,想要以R2R Ladder做DAC解碼,以現在的高bit高取樣要求來說,電阻都要使用雷射切割等級才夠精密,而且必須以分砌式來做才能容納那麼多的元件。在業界中,使用R2R Ladder DAC的廠家已經不多,最有名的當然就是dCS與MSB。dCS的Ring DAC就是R2R Ladder DAC,如果打開機器,就可以看到有一大片線路板上面排列著電阻,那就是Ladder DAC。

而MSB則更進一步,把Ladder DAC密封起來做成一條條的模組,依照不同等級而使用2條、4條或8條DAC模組。提醒您,每一條Ladder DAC裡面其實都有二組完全一樣的線路,因為是平衡架構設計。所以,如果使用8條模組,實際上等於是擁有16個聲道的解碼功能。為何要用到4條或8條呢?那麼多聲道並聯起來,可以有效降低整體失真。

兒子改頭換面
或許有些人不知道MSB這三個字所代表的意義,其實這是Most Significant Bit最高有效位的縮寫。MSB所代表的是一列二進位中最大的值,例如如果是16bit,排列起來會是Bit 15、14、13、12、11、10、9、8、7、6、5、4、3、2、1、0 ,其中Bit 15就是MSB。說得更直接些,大家熟悉的十進位如果是90000,那個9是代表萬,也就是最高有效位。MSB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不過當年創立者Larry Gullman會拿來當作品牌名稱,也算是與眾不同。

這麼多年來,MSB不僅只有數位類比轉換器,也有S500、S201立體聲,M500、M204單聲道後級,最近則有Reference與Select外接耳擴,不過並沒有前級,因為他家的數位類比轉換器都有音量控制,可以直接與他家後級接駁,不需要前級。以前,MSB的產品外觀比較單薄一些,不是現在這個樣子。是幾年前Larry Gullman的二個兒子大學畢業後正式進入公司才改變的。

大兒子Jonathan學電子,負責線路設計;小兒子Daniel學機械,負責機箱設計製造。他們購入CNC 洗床、雷射雕刻機、SMD電路板製造機,終於可以在自家工廠內完成一件產品,這才讓MSB改頭換面。從2016年開始,大兒子Jonathan已經接手CEO,Larry則退居幕後。


▲The Premier DAC的外觀很紮實,那是用整塊鋁合金去削切出來的。二側還刻意作成類似散熱器的模樣。面板上有一個音量旋鈕、LED顯示窗與三個小按鈕。

四型DAC的差異
MSB The Premier DAC早在去年一月就已經在台灣發表,不過由於賣得太好,此間代理商上瑞貨來就出清,因此一直沒有辦法騰出一部來送評,現在我們終於等到了。我們都知道,MSB最頂級的數位類比轉換器就是The Select DAC,再來是The Reference DAC,接下來是The Premier DAC,最平價者則是The Discrete DAC。在MSB的官網上每件產品都標有價格,您看了一定會不解,怎麼價格差那麼多?其實,MSB所有的DAC都採用相同的設計原理,也都採用他家那分砌式的Ladder DAC。讓價位不同的地方有三:第一是內部分砌式DAC模組的多寡,第二是內部所使用時鐘的精密度。第三則是模組數不同。第四則是機箱。

以最平價的The Discrete DAC來說,內部只使用二個分砌式Ladder DAC模組,而The Premier DAC就使用四個DAC模組。The Reference DAC呢?也是使用四個DAC模組。最頂級的The Select DAC則使用了八個DAC模組。或許您會奇怪,The Reference DAC的價格是The Premier DAC的二倍多,怎麼使用的DAC模組一樣多呢?其實,它們所使用的DAC模組設計原理一樣,但內部功能卻不同,The Select DAC與The Reference DAC使用的是稱為Hybrid DAC,而The Premier DAC與The Discrete DAC所使用的則稱為Prime DAC。

到底這二種DAC模組有什麼不同?二者都使用一樣的設計,一樣的平衡架構,只是Prime DAC模組內所使用的元件數目是Hybrid DAC模組的一半。二者都同時擁有直接解PCM與DSD的能力,不需要把DSD轉為PCM來解。

DAC輸出直通
說到這裡,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提醒大家,那就是MSB的數位類比轉換是直接從DAC模組輸出電壓,沒有經過一般解碼器的電流電壓轉換,也沒有另外給類比放大級,因為直接從DAC模組輸出的電壓就已經足夠驅動前級了。您想想看,這樣的結構有什麼好處?當然是音樂訊號直通,沒有多受線路元件的汙染,難怪MSB的數位類比轉換器聽起來聲音都很直接,很真實。
  
再來說到內部所使用的時鐘,最便宜的The Discrete DAC的時鐘是不能升級的,而The Premier DAC的時鐘是可以升級的,最高可升級為Femto 93,也就是時基誤差只有93飛秒。The Reference DAC內建的是飛秒140時鐘,可以升級為飛秒77或最頂級的飛秒33。The Select DAC則已經內建飛秒77時鐘,可以升級為飛秒33。或許您有留意到,怎麼The Premier DAC跟The Discrete DAC的內建時鐘都沒標飛秒數字,難道所用的時鐘規格比較低嗎?有關這點還有待求證。

您知道嗎?MSB內部使用的時鐘模組除了石英震盪器之外,其餘線路都是在自己廠內完成的,所以才可以讓他家的時鐘以模組方式插入升級。有些人以為時鐘模組只要買到夠精密的震盪器就可以做成,其實不然。因為越精密的時鐘就需要有越精密的配套線路,包括溫度的穩定控制,所以周邊線路的設計也左右了時鐘的精密度。此外,時鐘安置的位置必須跟DAC模組很接近,這樣才能讓訊號路徑最短,避免被干擾或汙染。記得上次採訪時,曾問到目前時鐘精度只到33飛秒,能否更進一步做到更低的飛秒?當時來台發表的Daniel說可以,只是時間跟價格問題而已。

或許有些人還不知道飛秒Femto的概念,這麼說好了,一般CD唱盤或數位轉換器的時鐘精度大多是皮秒Picosecond的精度,而飛秒則是0.001皮秒,也就是千萬億分之一秒。您看,MSB的數位類比轉換器光是時鐘方面的精度就比一般高多少。


▲The Premier DAC的背板上可以看出是模組化設計,總共可以插入五個模組,類比輸出一定是跟著二個電源插孔,其餘一定會有數位輸入模組,可以靈活選購。

外接電源
或許您已經注意到,MSB以前的DAC現在都已經停產,而在線上的這四部都是採用外接式電源,並沒有內建電源。而且,外接電源有二種選擇,一種是頂級的Premier Powerbase,這種電源供應器的機箱跟本機一樣大,內部有四組獨立電源。另一種則是體積小不只一半的Discrete Power Supply,內部有二組獨立電源。

您可以購買一個Discrete Power Supply就可以讓機器動作,但也可以購買二個Discrete Power Supply,甚至升級購買Premier Powerbase。本機背板上早已備妥二個電源連接孔,假若您只買一個Discrete Power Supply,原廠會附一個電源轉接頭,把外接電源的輸出轉成二個接頭,電源進入本機之後分別供應數位與類比線路。不過台灣進口的通通是二個外接電源者,因為此間代理商上瑞有比較過,二個電源供應的確勝過一個。使用二個電源時,其中有一個外接電源熱度比較高,一個比較涼,這是正常的,因為數位與類比工作份量不同。

再來是模組,目前MSB所有的DAC都是模組化設計,無論是類比輸出、數位輸入都是模組,機器新購入時當然就已經附有基本模組,讓您可以正常操作聽音樂。如果想要升級或多加模組,那就一個個單獨算錢,包括類比模組都可以增加。這種模組化的作法有幾個好處,一是不會把錢浪費在沒用上的模組,第二是以後數位設計有新的推出,可以與時俱進升級。第三是模組的設計都是獨立屏蔽的,聲音品質更好。

廠內自製
最後說到機箱,所有這四個型號的機箱都是在MSB的自家工廠內製造的,前面說過,其外觀工業設計者就是創辦人Larry Gullman的兒子Daniel設計的。這四型數位類比轉換器的機箱都是用鋁塊削切出來的,不過越貴的越厚越重,也越漂亮。四部DAC中,只有最平價的The Discrete DAC的箱體左右二側是沒有類似散熱器設計。其實那並不是散熱之用,而是美觀。

除了上述主要的差異外,其實還有一些細微的差異,例如用的電源連接線,還有面板的LED顯示幕。The Discrete DAC的顯示幕由119個LED組成,The Premier DAC則由560個LED組成,The Reference DAC也是560個,不過最頂級的The Select DAC則是由2096個LED組成。LED數量越多,所顯示的數字文字當然就會越細緻。所有的LED顯示幕也都做成模組化。此外最頂級的那二部都有與之搭配的轉盤,而The Premier DAC與The Discrete DAC則沒有與之搭配的轉盤。


▲頂級的Premiler Powerbase外接電源供應器(選配)的機箱跟本機一樣大,內部有四組獨立電源。

MQA、Roon
雖然這四部DAC的價格差那麼多,不過有一點是可以安慰的,那就是它們的數位規格支援不分高低,通通一樣。從44.1kHz到3072kHz,從16bit到32bit;DSD最多到八倍,所有的數位輸入端子通通可以支援DoP(DSD on PCM)。另外有一點音響迷應該也會滿意,那就是四部DAC所使用的數位輸入模組不論價位高低,都可支援MQA,也可當作Network Renderer,也就是可以播放串流音樂。

到此為止,您已經對於MSB這家公司,以及他家產品有完整的概念,現在我們開始來講The Premier DAC。The Premier DAC的外觀很簡潔,只有中央一個顯示幕、左邊三個小按鈕,右邊一個大旋鈕。機箱左右二側有類似散熱器的鏤空造型,其實整個機箱就是散熱器,左右二側的設計只是視覺美觀而已。

右邊那個大旋鈕是音量控制,最大是106,假若您另外接了前級,使用時必須把音量旋鈕開到最大才是正確狀態,或者把Volume設成off。The Premier DAC的音控採用數位式,不過不必擔心數位音控在小音量下會損失解析力,他家的數位音控軟體是自己寫的,與坊間使用者不同。再來,那三個小旋鈕中央那個是Menu,左右二個則是操控鍵,還有做輸入端子選擇。

既然有Menu,意謂著The Premier DAC是要設定的,沒錯,選單中有一些設定功能,包括顯示幕的亮度Bright(有10段亮度,出廠設在8)、Dis(可設On或Auto Off)、Screen(顯示窗字體大小,Small與Big)、Volume(預設值70,另有Off功能,如果有外接前級,原廠建議Off掉音量控制)、Output(Low、High二檔,外接前級時要設在Low,原廠預設在High)、Switch(這是輸入切換,可設手動、Smart、Normal,原廠設在Smart)、Reset(返回原廠設定值)。

堅持不升頻
看過這些功能,如果您有使用過其他廠牌的數位類比轉換器,就會奇怪怎麼沒有升頻選擇與濾波方式選擇?MSB堅持不使用升頻,也沒有提供多種濾波方式,前面說過,它就是直通,直接從R2R Ladder DAC模組輸出強勁的電壓,不經過電流電壓轉換,也不需要類比放大級,直接把音樂訊號送出去給後級,或前級。

來到背板,可以看到輸入輸出端都是一個個模組的設計,總共有五個模組的位置,送來給我評寫的裝了四個模組,包括類比輸出/電源模組、Network Renderer模組、Pro I2S模組、數位輸入模組。類比輸出與電源是同一個模組,可以選擇RCA輸出或XLR輸出,送評的是XLR輸出。而電源插孔則是二組,出廠標準配備是一個外接電源盒,如果想升級可再購一個電源盒,送評的是二組電源盒。

Network Renderer V2就是串流播放,不過The Premier DAC並沒有無線傳輸功能,所有串流都要透過乙太網路連線。為何不使用無線串流呢?MSB認為無線的噪音環境會影響到The Premier DAC的純淨聲音,所以選擇有線連接。

到底Pro I2S端子做什麼用(The Premier DAC有二個這種端子)?那是搭配自家轉盤使用的,The Premier DAC並沒有與之搭配的轉盤,如果要用,那就是越級使用Reference或Select的轉盤。The Premier DAC的數位輸入模組上有一個RCA端子,一個TosLink光纖端子,還有一個BNC端子。假若您外接別廠牌的CD轉盤,只能選擇RCA同軸輸入或光纖輸入,那個BNC端子並非音訊使用,而是時鐘輸出端。最後一個空下來的模組其實是給時鐘升級使用,可以購買更高等級如93飛秒的時鐘模組。最後背板左側還有一個圓孔的RS232端子,那是給12V觸發開關使用,作為中控連線。

二種USB模組
The Premier DAC也可另購MQA USB模組,USB模組有二種,一種是Quadrate USB,另一種則是更高等級的Pro USB。前者的接頭是標準的,後者則是必須與MSB的DAC連用,因為端子是Pro ISL。這二種USB端子都可以與MQA相容,也與Roon相容,最高規格32/768與4X DSD或8X DSD(Pro USB)。不過MSB的MQA解碼很特別,為了保證沒有MQA處理的數位訊號不會被MQA所汙染,所以MSB的MQA解碼有二組通道,一組是給非MQA解碼的數位訊號通過,另一組則是給經過MQA編碼的數位訊號通過。而一般數位類比轉換器則是把數位訊號通通經過MQA解碼晶片,不管有沒有MQA編碼。

The Premier DAC附有一支USB Driver隨身碟,外觀就跟一根鑰匙一樣,如果您用的是PC,想要聽高解析音樂檔,就要把這支USB Driver的驅動程式放到電腦上,不需要去官網下載。如果是使用Mac,那就不需要這支USB Driver了。
對了,The Premier DAC所附的遙控器是相當特殊的,不僅是充電式,而且上面還有一個滾球,就像以前蘋果筆記型電腦上的那個滾球,方便用家操控。


▲The Premier DAC使用了四個The Discrete DAC模組,構成平衡架構,沒有經過一般解碼器的電流電壓轉換。也沒有類比放大級,因為直接從DAC模組輸出的電壓就已經足夠驅動前級了。

直入或前級
聆聽The Premier DAC的場地在我家開放式大空間,搭配的器材有直入ATC SCM100 ASL,或經過Spectral DMS20SS前級;或搭配McIntosh C70前級/2152後級,此時搭配的喇叭是DynamiKKs!Monitor 10.15。至於CD轉盤,原本我想用emmLabs TSDX SE,沒想到它只有一個AES數位輸出與一個emmLink輸出,而The Premier DAC根本沒有AES數位輸入,只有RCA同軸或TosLink光纖。幸好我的Krell MD10轉盤有RCA同軸輸出端子,於是就把MD10拿出來用了。在此要感謝台北Waiting Audio的小闕,我的MD10本來讀取已經有問題,是小闕將它修好的。如果您的CD唱盤有讀取問題(便宜者就不要修了,昂貴的才送去),不妨找闕老闆試試看。

到底是直入比較好聽呢?還是透過前級?當我直入ATC時,聲音比較直接、無隱、清爽,不過聽起來也沒那麼豐滿,而且高頻會稍微突出些,不過並不會造成不快的聽感。反之,如果透過前級,聲音就會變得比較豐滿,也會比較軟質些。到底您想選擇直入後級或經過前級,我想跟府上聆聽空間的條件有關,如果是硬調空間,我想透過前級的聲音表現會比較適合。如果聆聽空間屬於中性或軟調空間,而且不缺低頻量感,我想直入後級會比較適合。
再來看ATC與DynamiKKs!這二套系統,這剛好可以用直入與透過前級的聽感來形容。ATC這套低頻量感比較豐富,聲音中性,帶著軟質。

而DynamiKKs!搭配McIntosh這套的聲音解析度、透明感都很高,聲音直接反應快。依照我的經驗,後者的聲音特質是比較接近我所了解的MSB,所以最後就以此為定稿。先提醒您,The Premier DAC買回來之後,至少要先唱個100小時以上開嗓(Burn In),聲音表現才會慢慢趨近正常,如果每天唱三小時,等於是要三個多月,所以請付出耐心。這段期間暫時先不要作其他調整,等唱滿100小時之後才來考慮更換線材等。

細微振顫清楚
按照慣例,我都是先從小編制音樂聽起,先了解The Premier DAC在樂器上的音質音色表現。我找Harmonia Mundi那張海頓鋼琴三重奏(Trio Wanderer HMM902321)來聽,第一個感覺就是速度反應快,好像每個音符都在跳躍。第二個感覺是小提琴、大提琴、鋼琴都變得更真實。仔細分析,原來小提琴與大提琴的細微擦弦振顫更多,更清楚,這些細微的細節讓小提琴與大提琴聽起來更真。而鋼琴也是一樣,琴音聽起來更豐富,感覺上就像是由2K電視變成4K電視。

再聽Harmonia Mundi的一張CD,那是大提琴與鋼琴演奏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HMN 916 109)。此時我聽出鋼琴的音粒重量感增加了,低音鍵的低頻量感也比較多,這也就是說The Premier DAC的低頻段是豐富的,這種低頻特質用來聽管弦樂就會很棒,因為管弦樂的低頻基礎會顯得厚實,整體音樂聽起來就會有力量。

雖然The Premier DAC的低頻段豐富,但鋼琴音粒聽起來卻不會笨笨的,前面說過,速度反應是很快的,鋼琴音粒是靈動的,尤其高音鍵彈起來好像一顆顆珠子迸射出來般。如果是輕輕彈奏,可以感受到琴槌打擊在弦上的剎那觸感。而低音鍵如果按住久些,更可以清楚聽到很多的細節如灰塵般被激起。

和聲很美
當我聽瑞鳴唱片所出版的那張「永恆的魅力」鋼琴五重奏時,我才算是真正領略了The Premier DAC的厲害之處。什麼厲害之處?五重奏的和聲之美。鋼琴、二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與一把大提琴,這五件樂器的音質好,演奏質感真實,尤其演奏出來的和聲一聽就讓人舒服已極,這就是傑出音樂平衡性的代表。有唱過合唱團的人就知道,和聲是很奧妙的事,如果合唱團有人音高唱不準、音量大小控制不好、甚至音色不整齊,整體合唱所唱出來的和聲就不會吸引人。

唯有上述那幾個要素通通到位,才能發出讓人戰慄的優美和聲。人聲如此,樂器也是如此,The Premier DAC能夠把這張CD中的每首五重奏都唱得那麼迷人,這幾乎已經可以代表The Premier DAC的每一處表現都是讓人感動的。

或許您要問:聽The Premier DAC就已經讓總編那麼感動了,聽The Select DAC怎麼辦?沒關係,只要不是二部同時放在現場切換比較,就不會破壞我對The Premier DAC的感動。何況我已經聽過最頂級的The Select DAC與第二級The Reference DAC,並沒有因此而覺得The Premier DAC無法入耳,它現在還是帶給我滿滿的音樂感動。

接著聽流行音樂,聽金池那張「心醉了」。我發現The Premier DAC一個很棒的優點,那就是樂器接觸的感覺很浮凸,金池的形體也浮凸於伴奏樂器之上,這種感覺就好像音場被過濾得更透明、更乾淨,使得各種聲音更清澈的浮出來。而且樂器的重量感特別好,例如第三首的鼓聲打擊。此外,第一首的和聲也同樣覺得特別優美。還有,各種樂器的音色辨識度更高,讓樂器聽起來更像真的。



▲R2R Ladder DAC對電阻精度要求非常高,bit數越高,對電阻精度要求也越高,必須使用雷射切割等級電阻才夠精密,而且必須以分砌式來做才能容納麼多的元件,成本非常昂貴。

高度解析
當我聽陳明章那張「伊是咱的寶貝」時,有點被嚇到,因為我好像是在聽一張以前沒聽過的CD般,是那麼的新鮮。到底是什麼因素讓我覺得這張聽過很多次的CD是新鮮的?The Premier DAC的超強解析力。The Premier DAC可以把音場再生得非常透明,而且音場內的樂器完全解析,錄音師加進去的人工殘響更是清楚異常,以前不會去注意到的細微聲音現在都跑到耳邊了。

就以第七首潘麗麗唱的「再會吧北投」為例。歌中的背景伴奏樂器的種類、旋律,還有細微的和聲是截至目前為止聽起來最清晰的。有些音響系統唱起這首歌時,背景聽起來是含糊不清的,即使知道內中有東西,聽起來也是模糊的,無法像The Premier DAC這麼的清晰。The Premier DAC能夠有這麼高的解析力,我認為是R2R Ladder DAC、省了I/V電流電壓轉換,以及沒有類比輸出級所造成的。

聽完陳明章的「伊是咱的寶貝」之後,我突然想到,既然The Premier DAC的解析力那麼強,來聽聽看Eliahu Inbal指揮法蘭克福交響樂團的那張馬勒「第一號交響曲」不知道會怎麼樣?這一聽,更進一步的肯定當年這套Denon錄製的馬勒全集真的是很好的錄音。雖然很多時候樂團都是處於很細緻的演奏,但是The Premier DAC卻能夠把管弦樂團的層次拉開來,空間感更清晰,如此一來樂團各聲部的樂器演奏就變得更浮凸,而且弦樂群合奏時的細微振顫聲波也更為清楚。

樂器浮現
聽過馬勒第一號,我又翻出海飛茲演奏、Walter Hendl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的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我第一個感受是海飛茲的琴音是浮在管弦樂之上的,也就是說小提琴聲音線條跟管弦樂是油水分離的。再來管弦樂團裡面的各聲部也是更清楚,尤其是低音部,包括弦樂的低音部,那如湖水波動的演奏聽得比以前更清楚。或許您會以為一切都清楚是否也代表不耐聽,或者太強調?不!一點都不會這樣,就好像你用清潔劑把眼鏡的鏡片用溫水洗乾淨、擦乾之後的感覺。

最後我要說一張CD,那就是譚盾的「Fire Ritual」。其實這張CD有二首曲子,第一首是「Violin Concerto Rhapsody and Fantasia」,另一首則是小提琴協奏曲「火祭」。事實上第一首曲子分為二部分,第一部份是Rock the Violin in Rhapsody,第二部分則是A Dream Out of Peking Opera。無論是哪首曲子,譚盾都加入中國元素,以及現代音樂的手法,所以內中音樂的動態範圍非常大,高低起伏經常突然出現,也使用爵士套鼓、各種打擊樂、人聲等。像這樣的音樂如果沒有極高的解析力、透明感,還有超快的暫態反應,就會把曲子弄得很難聽,只會覺得耳朵無法接受。

可是,The Premier DAC卻能夠把這張CD唱得讓我很愛聽,因為內中的樂器非常真實、爵士套鼓音效極佳,突發的強烈演奏The Premier DAC的暫態反應也跟得上,最重要的是雖然音樂猛烈多變,但聽起來卻一點都不亂,所以也不會覺得噪耳刺耳。這些就是The Premier DAC真正厲害的地方,它把音場內的空間感展現得非常清楚,使得音場內的各種樂器都能夠浮出,而且定位極其清晰。整張CD聽完,感覺真的是驚心動魄啊!


▲譚盾的「Fire Ritual」是很棒的曲子,其實這張CD裡面有二首小提琴協奏曲,火祭是其中一首。二首都充滿現代感,但不會讓人無法接受,音效尤其會讓音響迷喜歡。(BIS 2406)

的確第一名
MSB The Premier DAC在他家只是排名第三的數位類比轉換器,但是在聽它的過程中,我往往覺得這就是頂級數位類比轉換器的表現。R2R Ladder DAC是它的心臟,再加上模組化的設計,把個別線路的干擾降到最低。更厲害的是外接二個電源供應,打下穩固的好聲基礎。更棒的是長遠的升級預想,讓您的數位訊源永不落伍。MSB The Premier DAC不辱其名,的確是第一流的數位類比轉換器。  文|劉漢盛

MSB The Premier DAC規格:
產品類型:模組化數位類比轉換器
使用DA:R2R Ladder DAC模組×4
輸出入介面:模組插槽×5
支援規格:32bit/44.1kHz-3,072kHz PCM / 8×DSD
外觀尺寸(WHD): 432x51×305mm
重量:8.2公斤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