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B Technology 工廠導覽|零妥協聲音的誕生之地
這段由 Audiophile Foundation 製作的「MSB Technology Factory Tour」影片,由創辦人 Daniel 與 Jonathan Goldman 兄弟親自導覽,從設計室到生產線、CNC 加工部門再到最終測試,完整呈現 MSB 在加州的製造基地。MSB 是極少數「全流程內製」的 Hi-End 音響品牌之一——從電路板、時鐘模組、機械加工、焊接、檢測到聲音調校,全部都在同一屋簷下完成。
一、從研發室開始:設計哲學與 Sentinel 原型
導覽從研發中心開始。Daniel Goldman 坐在滿是示波器、頻譜分析儀與 Audio Precision 測試儀的工作桌前,說明 MSB 的研發流程。MSB 不僅自行設計電路,更撰寫 FPGA 與 DSP 程式碼,所有演算法、濾波、時鐘分配與數位控制都由內部完成。這是他們能維持一致聲音特質的關鍵。
桌上展示的是正在開發的 Sentinel DAC 原型,它承襲 Cascade 的核心設計,採光纖隔離傳輸、全模組化 DAC 結構與雙層恆溫時鐘系統(Double Oven Clock)。開發團隊解釋,這款 DAC 的目標是將數位與類比部分完全隔離,確保沒有任何數位噪訊干擾音訊輸出。
- • 16 組 DAC 模組並聯,輸出阻抗僅 16Ω。
- • 雙層恆溫時鐘設計,外層恆溫外殼、內層控溫石英,精度優於 Femto 33。
- • 全光纖傳輸架構,數位與類比區獨立電源。
這種極端分離架構是 MSB 對「零干擾聲音重播」的實際實現方式。Daniel 強調:「我們不只是設計 DAC,而是設計整個聲音傳輸系統。」
二、研發聆聽室:驗證每個細節的真實環境
影片接著來到工廠中央的「房中房」聆聽室。這裡以雙層牆體與隔振結構建造,擁有獨立電源變壓器與獨立接地線,確保測試不受外界干擾。房內使用 Estelon 落地喇叭與 MSB 自家 M500 擴大機進行比對測試。
MSB 團隊在這裡以兩種供電環境測試每台產品:
- • 乾淨電力:專用隔離變壓器,確認理論性能極限。
- • 雜訊電力:模擬家庭用電環境,驗證抗干擾能力。
這樣的測試能確保產品在實際用家環境中仍保持理想聲音。Daniel 表示:「如果產品只在完美電源下表現良好,那它不配稱作 Hi-End。」
三、組裝與品質控管:每一台 DAC 的五重測試
接下來是組裝線與品質檢驗區。這裡的每張工作台都像實驗室,放著扭力起子、靜電防護墊與測試儀器。每位技師都需依照「五重測試流程」完成一台產品:
1. 電路板初測與視覺檢查。
2. 安裝機箱前功能驗證。
3. 模組整合後進行全頻響量測。
4. 長時間穩定測試與發熱模擬。
5. 成品最終測試與人工外觀檢查。
最後由 Daniel Goldman 親自檢查與簽核,每一台通過的 DAC 都會留下內部測試記錄與序號。MSB 的理念是:「讓工程師為自己的作品負責。」
四、SMT 製程:航太級電子製造工藝
MSB 的電路板全在自家 SMT 生產線製作,這在音響業幾乎前所未聞。生產線包含三道主要設備:
- • 3D 錫膏印刷與檢測機:逐點確認焊墊厚度。
- • 七吸嘴貼片機:每小時可貼裝 19,000 個零件。
- • Vapor Phase Reflow 蒸氣回流爐:以惰性蒸氣導熱,避免元件過熱。
焊接完成後,電路板進入 AOI 全自動光學檢測,3D 掃描焊點形狀、零件角度與引腳高度。最終使用封閉循環的去離子水清洗,移除所有助焊劑殘留,使 PCB 壽命超過二十年。
五、CNC 加工中心:Unibody 一體成形的誕生
影片後半段走進令人印象深刻的金屬加工區。這裡是 MSB 的機構靈魂。核心設備是一台 Grob 五軸自動化加工中心,搭配 20 托盤刀庫,可連續無人運作超過 30 小時。每個 DAC 機箱都由整塊鋁材切削成形,沒有任何拼接結構。
- • Heat-Shrink 刀具固定系統,精度與剛性提升。
- • 冷卻液過濾與恆溫控制,保持加工穩定性。
- • Alodine 導電層與局部陽極化表面處理,確保 EMI 屏蔽與導電效果。
這些製程確保機箱的精度與穩定度,讓電子噪訊與結構共振都被最小化。Daniel 笑著說:「我們讓機器做最枯燥的事,讓人去做最有價值的思考。」
六、品牌精神與結語:從工程到音樂的完美平衡
Jonathan Goldman 在影片最後表示,MSB 的核心價值不是速度或產量,而是理解聲音背後的科學與藝術。他說:「自動化不是取代人,而是讓我們能更專注於創新。」
從電路到外殼,從測試到設計,每個細節都以聲音表現為最終目標。MSB 的這座工廠,不只是製造場所,更像是一座聲音實驗室——在這裡,工程與音樂的界線被抹去,只留下對完美重播的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