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B Ladder DAC Technology|獨家 Hybrid DAC 與 Prime DAC 模組

原廠知識講堂

MSB Ladder DAC vs R2R:為什麼 MSB 聽起來更乾淨、解析更高?

MSB 的離散 Ladder DAC:不只是 R2R 的代名詞

MSBHybrid DACPrime DAC 模組由原廠自家設計製造,累積超過二十年的離散 DAC 研發經驗。自 1999 年以來,MSB 持續在梯形 DAC 上做出關鍵改良,將數位訊號直接轉換為連續電壓輸出,形成一個不受格式或取樣率限制的「黑盒子」轉換核心。

就規格可用性而言,MSB 現行模組在 PCM 可運行至 6 MHzDSD 更可達 50 MHz,對未來更高取樣率與新格式保有極大彈性。

MSB 的 Ladder DAC 技術專注於模組化與高相容性,確保長期升級潛力。
 

為什麼比傳統 R2R 更勝一籌?

全平衡到轉換點

在當今雜訊滿載的環境,將信號以平衡方式一路送至轉換端,能最大化噪訊抑制,顯著提高微小細節與空氣感。

純淨訊號路徑

轉換後沒有緩衝器、沒有 IV 轉換器、沒有晶體管,完全無有源元件介入,維持訊號極簡、失真極低。

原生雙模式

動態切換多位元 PCM 與大規模平行單位元 DSD,PCM/DSD 皆以離散結構原生處理,非轉換權宜。

多 DAC 並聯

每聲道多模組並聯,拉低輸出阻抗並提升訊噪與動態,推動實際聆聽的穩定度與控制力。

嚴密控溫與屏蔽

每顆模組獨立屏蔽並熱結合控制,降低漂移與雜散干擾,長時間工作仍能維持線性。

逐顆測試、嚴格配對

透過自動化量測系統把關,確保模組間一致性,讓左右聲道相位、線性、動態表現穩定如一。

提醒:MSB 的全平衡設計與嚴格配對需要高品質電源與線材搭配,以發揮最佳性能。
 

聽感重點:低底噪、細節密度、自然流暢

在實際系統中,MSB Ladder DAC 帶來的第一印象是極低底噪與黑背景,進而讓細節密度、動態層次、音場微資訊自然浮現。由於訊號路徑極簡,加上全平衡抗噪與原生雙模式,聲音不僅解析高、線條乾淨,還兼具音色自然與長聽不疲勞的流暢感。

 

技術重點(摘要)

  • 全平衡設計:一路平衡至轉換點,最大化噪訊抑制與解析。
  • 無有源後級:轉換後無緩衝器/IV/晶體管,訊號路徑極簡。
  • 原生 PCM/DSD:多位元 PCM 與平行單位元 DSD 兩種離散模式。
  • 高取樣率頭寸:PCM 最高 6 MHz、DSD 最高 50 MHz。
  • 獨立屏蔽與控溫:抑制溫漂與外界干擾,維持長時間穩定。
  • 多模組並聯:更低輸出阻抗、更高動態與訊噪比。
  • 模組測試配對:自動化量測系統逐顆校準,確保一致性。
MSB 的技術優勢在於整合性設計,從訊號路徑到模組配對,全面提升音質表現。
 

與傳統 R2R 的差異,重點在「整體系統化」

許多人把 Ladder DAC 與 R2R 畫上等號,但 MSB 的實作重點在於「整體系統化」:從全平衡拓撲、訊號路徑簡化、原生雙模式、模組並聯、到控溫屏蔽與嚴格配對,這些環環相扣的工程細節讓最終表現遠超出一般基礎 R2R 架構所能達成的上限。

 

常見問題(FAQ)

MSB 的 Ladder DAC 是否相容未來高取樣率?

是。目前模組已能在 PCM 運行至 6 MHz、DSD 至 50 MHz,預留足夠升級空間。

為什麼要堅持全平衡到轉換點?

全平衡能顯著抑噪,讓微小動態與細節不被背景雜訊掩蓋。

原生雙模式有何優勢?

PCM 與 DSD 均以對應的離散架構原生處理,避免轉換造成的損失,聲音更純粹。

欲了解更多 MSB 技術細節,請訪問 官方網站

本文著重技術與聽感整理,實際規格與功能以 MSB 官方資訊為準;建議搭配現場試聽確認最終聲音取向。

延伸閱讀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