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才是真美-MSB The Discrete DAC

發送推文過去曾在許多場合聽過 MSB DAC,例如歷年的音響展與不同的音響店,感覺得出這是很好的 DAC,但是有多好,好到什麼程度,我卻答不出來,畢竟,要在一個不熟悉的空間裡,藉由一套不熟悉的系統分辨出訊源的優劣程度,並不是容易的事。但這一次,我說得出有多好了,答案是非常好,非常的自然流暢,溫暖舒適,很有類比的感覺,而且,這還只是 MSB 入門級的產品 — Discrete DAC,讓人不禁心癢了起來…
R-2R ladder DAC 的領先者
MSB 之所以好聲,關鍵自然在於自家開發的基於 R-2R ladder DAC 架構的 DAC 模組,目前有兩款,包括高階的 Hybrid DAC 模組,以及入門的 Prime DAC 模組。什麼是 R-2R ladder DAC?這要從 CD 開始發展的 1980 年代說起,當時的 CD 唱盤搭載的都是多位元 DAC 晶片,不同晶片運用的技術不同,而 R-2R ladder 電阻式 DAC 便是當時的技術之一,它是利用一連串阻值為 R 與 2R(例如 1 kΩ 與 2 kΩ) 的電阻組成梯形網絡,當輸入數位訊號字節時,R-2R 電阻網絡會輸出對應的電壓,也就是類比訊號,當輸入連續的數位訊號,R-2R 電阻網絡輸出的電壓也會跟著變化,形成波形。
這一類的多位元 DAC 對於元件精密度要求甚高,不然會產生嚴重失真,它的設計難度較高,製造成本也較高。後來到了 1990 年代,開始出現單位元(1 bit)DAC 晶片,其原理是將數位訊號超取樣後轉換成 PWM 或 PDM 訊號後進行轉換,轉換後須送入一個低通濾波器後還原成類比訊號。單位元 DAC 對元件精密度的要求不像多位元 DAC 這麼高,可以在一定的製作成本內取得良好的轉換精確度與夠低的失真,而且聲音還相當線性,因此逐漸取代多位元 DAC,其中又以基於 Delta-Sigma 調變的 DAC 更是廣受歡迎,截至今日,市場上大多數 DAC 晶片都是 Delta-Sigma 架構。

這樣說起來,R-2R ladder DAC 不就是過時的技術了嗎?技術沒有過不過時,只看如何運用。R-2R ladder DAC 的優點是噪訊低、動態範圍大、暫態反應快,只要達到足夠的電阻精度,同樣也能做到低失真表現,最重要的是,它不須經過低通濾波即可輸出類比波形,免除了一個劣化音質的關卡,完全切中音響發燒友的要害。反觀 Delta-Sigma DAC 有良好的線性、失真低、容易做到高位元 / 高取樣率的支援度,但噪訊較高,且需經低通濾波方能輸出類比波形,較不符 Hi-End 音響期待。由此可知,R-2R ladder DAC 更有機會達到完美數位訊源的標準,前提是電阻的精度要夠好,或是技術夠厲害,而這正是 MSB 一直在做的事。
延伸自旗艦系列的技術
MSB 從 1999 年便開始設計製造離散元件的 R-2R ladder DAC,經過多年持續研發,擁有許多獨創的先進技術,早已是業界的領先者。MSB 將他們的 R-2R ladder DAC 製成模組,用金屬外殼封裝,看起來像是桌上型 PC 的記憶體,但質感好的多。目前 MSB 共有兩款 DAC 模組,包括高階的 Hybrid DAC 與入門的 Prime DAC,然後利用這兩款 DAC 模組搭配出四個等級的產品。四級產品有何差別?旗艦的 Select DAC 用了 8 支 Hybrid DAC 模組,老二 Reference DAC 用了 4 支 Hybrid DAC 模組,老三 Premier DAC 有 4 支 Prime DAC 模組,入門的 Discrete DAC 則搭載 2 支 Prime DAC 模組。

Prime DAC 模組雖是較低階的款式,所用的技術延伸自 Hybrid DAC 模組,因此具備和 Hybrid DAC 模組相同的特性。首先,Prime DAC 模組不受檔案格式與取樣率的限制,PCM 最高運作頻率達到 6 MHz,DSD 則來到 50 MHz;運作採兩種模式:多位元 PCM 與單位元 DSD。單支 Prime DAC 模組就是全平衡架構,訊號路徑上沒有任何 I/V 轉換、暫存緩衝或電晶體;更高階機種以多支模組並聯輸出,提高性能並降低輸出阻抗。模組採金屬外殼封裝除屏蔽外,也嚴格控溫以維持元件穩定。
與時俱進的模組化設計
輸出 / 入介面方面,Discrete DAC 和高階機種一樣採取模組化設計,可自行抽換模組,不會有閒置的介面。其固定數位輸入在背板中央:2 組光纖、1 組 RCA 同軸、1 組 AES/EBU、1 組時脈輸入;背板右側提供兩個插槽以擴充其他輸入。類比輸出標配 1 組 XLR 平衡輸出模組,如需 RCA 則以模組置換。主時鐘以模組化應用於 Discrete 以上等級,Discrete 本機不更換主時鐘。


模組化帶來的另一優點是功能持續進化:新介面與規格推出時僅需更換模組即可。Discrete 能安裝的數位輸入模組與高階機種一致,功能不打折。本次測試機裝有 Network Renderer V2,支援 UPnP、Roon Ready 與 MQA,讓 Discrete 同時是高性能串流播放機。

電源方面,Discrete DAC 標配 Discrete Power Supply 外接線性電源,CNC 一體鋁合金機殼、兩組獨立低噪線性電源供應。可再加購第二顆 Discrete Power Supply 形成四路供電,或直上 Premier Powerbase(單顆即四路)以徹底釋放性能。


顯示螢幕使用音訊時鐘
Discrete 採 119 顆 LED 的簡潔顯示幕,與音頻時鐘同步且僅在處理間隙刷新,將顯示對音訊的干擾降到最低。此設計同樣沿用在 MSB 高階 DAC(LED 數量更多、解析更細)。


Discrete 內建 0–106 的音量控制,可直入後級;若搭配前級/綜擴,建議將輸出設為固定並將增益調至低檔以獲得更低輸出阻抗與更佳細節。隨附金屬硬腳錐與橡膠腳錐兩組,可依系統調音。

本次試聽以 Electrocompaniet EC4.8 前級、NuPrime Evolution One 後級、Aurum Cantus Grand Harmony 喇叭搭配;串流由 Roon Core(QNAP NAS)經 Network Renderer V2 播放,支援至 24/384 PCM 與 DSD512,實測穩定順暢、毫無中斷。
實聽精華
在教堂殘響錄音(如 2L《Et misericordia》)中,Discrete 呈現極佳的線性、綿密度與動態漸變,數位也能自然描繪圓滑「曲線」。
弦樂作品(如馬勒九、Quatour Ébène《Fiction》)展現厚實而不緊繃的質地與豐富紋理;大音量亦不刺耳,線條仍清晰。
大編制(馬勒一號高潮段)爆發時層次清楚、能量起伏如弧線而非突兀直上;畫面飽滿卻條理分明。
人聲(Leonard Cohen《In My Secret Life》)音像浮凸、輪廓清晰,主唱與女聲和聲間具備優秀分離度與層次。
低頻解析尤佳(Enigma《The Cross of Changes》、Dire Straits《Telegraph Road》),極低頻位置、規模、層次皆容易辨識。
總結:Discrete 低噪、強動態、細節豐富且均衡,自然呈現原錄音之美;R-2R Ladder 核心與模組化擴充亦確保升級延展性,是入門 Hi-End 訊源的上乘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