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T+A原廠第二度採訪(三)
Siegfried Amft今年已經73歲,但是依然精力旺盛,沒有一點老態。他親自開車來車站接我們,開起車來比我還猛。他告訴我,T+A是家族公司,公司擁有者就是他,不是金主財團, 所以他可以隨心所欲,想推出什麼產品就推出,不需要考慮美化財務報表。等他退休之後就會由兒子Conradin Amft接班。
▲研發部門有15人,從設計機箱繪圖開始。
▲機箱完成之後,接下來線路設計工程師才能依照機箱大小作內部線路設計。
▲電腦上可以設計出產品的各個細部
▲耳機也是這樣設計的。
目前有雇員大約80人(上次說約100人),其中有超過60%都已經在公司任職超過25年。這80人當中,海外子公司10人。全職研發設計人員15人,其所佔員工比例之高是我參觀過的音響工廠從沒見過的,難怪Siggi要強調T+A是一家由科學家們組成的公司。
▲從電腦圖上就可以知道元件線路要如何布局
▲這已經是實體圖了
▲T+A大部分線路都採用四層線路板
▲設計工程師之一
▲設計工程師之一
或許就是因為工廠裡有「很多」科學家,沒有生意人,所以T+A所做的事情在其他音響廠商眼中可能匪夷所思。例如,T+A的錐盆喇叭單體是自己做的,靜電單體也是自己做的,最新推出的平面振膜耳機單體也是自己做的,2023年準備推出的靜電耳機振膜也是自己做的。新的 Solitaire S旗艦的所使用的平面振膜單體也是自己做的。
▲T+A的線路設計中埋有「暗記」,有人抄襲馬上就可以抓出來。
▲線路設計完成之後就交由協力廠商製成線路板
▲T+A連軟體都是自己的工程師寫的
更過份的是,我在廠內看到研發人員正在研發黑膠唱盤直驅馬達,採用16個釹磁鐵。我問 Siggi為何不買現成直驅馬達?回答說市售產品達不到他們的要求,所以才要自己動手做。天 啊!這根本就是為了喝一杯牛奶去養一頭乳牛啊!其實,T+A的1Bit DSD解碼也是自己研發 的,機器內所需要的軟體也是自己寫的,CD/SACD唱盤的讀取系統也是自己做的,不過雷射讀取頭是向外購買的(嘿嘿,總有你們無法自己做的東西了)。
▲正在研發中的直驅黑膠唱盤
▲直驅唱盤的重點就是直驅馬達
▲直驅馬達採用16個釹磁鐵
▲測試時還要用唱片鎮
▲儀器量測直驅馬達轉動情況
對了,最新推出的A200後級是買Purifi Eigentakt class-D模組4歐姆負載時每聲道輸出 250W。Siggi很實際,我相信會購買Purifi模組的原因應該是無法做得比Purifi更好,只好用買的。
▲這一區的研發人員是最後的試作階段
▲檯面上堆滿各式線路板
▲這是PSD3000HV的線路板測試
▲試作機
總之這些「自己做」的東西數不完,真的是很奇特的公司。如果換做老闆是生意人,怎麼可能會這樣做?向外購買成本一定比較低啊,哪管什麼品質達不達標?何況,別人大量生產的產品品質應該也不錯吧?我只能說,可能是因為工廠內聘了許多研發人員,他們閒著也是閒 著,總是要讓他們拿出研發成績吧?
在工廠一進門接待處,我看到牆上掛著電視,上面顯示發電各種數據,原來T+A在2020年就 已經在工廠屋頂裝設太陽能發電板。Siggi說天氣好的時候,他們的發電量用不完,還可以賣 給當地電廠。例如我們去的當天,天氣不錯,太陽能發電量是當天全廠用電所需的三倍,他 們可以將多餘的電賣給供電廠。
▲T+A在2020年時,工廠屋頂設置太陽能板,不僅夠自家工廠使用,還可賣電給電力公司,在目前歐洲能源價格高漲的情況下,沒有受到影響。
▲Oliver John說這個太陽能顯示幕怪怪的,好像有什麼資料不對勁。
難道Siggi能夠未卜先知嗎?2020年還沒有烏俄戰爭,德國能源價格尚未飛漲,Siggi就已經長感受到未來能源價格會一直往上漲,所以決定投資設置太陽能發電。2022年2月烏俄戰爭 爆發後,歐洲能源價格大漲,這也是音響製品漲價的原因之一。而T+A卻可以賣電賺錢,我只能說這是科學家的預感吧!
以往,T+A的目標購買者集中在50歲以上男性,是音樂與科技的狂熱者,注重價值價格比。 而現在,他們除了原本成熟目標購買者之外,開始關注年輕族群。這些年輕人注重自我,喜歡的產品是能夠融入生活者,可以為喜歡的東西付出高價。這些觀念是第二代Conradin Amft加入之後的新思維,這也是T+A推出高價耳機的原因。
▲T+A的無響室用來量測喇叭
▲工程師正在測試喇叭未裝箱前的各種情況
▲單體只是裝在面板上,還未裝上箱體。
▲這是在量測單體裝在面板上的震動情況
▲業界公認的Klippel測試儀器
▲連耳機都要在小無響室中測試
▲T+A並沒有使用假人頭來測試
▲耳機測試後的頻率想樣曲線
不過,Solitaire P 旗艦平面振膜耳罩耳機(定價$197,000台幣)與Solitaire P-SE 平面振膜耳罩耳機(定價$125,000台幣)的價格的確不便宜,所以才會再推出Solitaire T無線抗噪耳罩式耳機(動圈單體,可以切換為被動式),五萬多台幣。如果跟市面上的藍牙無線抗噪耳機相比,五萬多台幣的確不便宜,不過就T+A來說,要達到他們滿意的高品質,成本就是這麼高。
▲這是平面振膜組裝區,供應平面振膜耳機與喇叭使用
▲耳機的平面振膜
▲平面振膜必須張力平均,所以黏上音圈之後要緊壓一段時間。
▲工作人員正在組裝名面振膜單體
▲這是平面振膜單體的磁鐵
▲平面振膜耳機的耳罩
▲工作人員正在組裝喇叭使用的平面振膜單體
在工廠內,我看到工作人員在製造耳機的平面振膜單體,老實說這又是科學家思維。一般品牌推出耳機,大多是請代工廠設計製造,最後認可掛上品牌就可以賣,如此一來成本低,也不必養研發人員與員工。可是,T+A偏偏要養耳機研發人員,要養員工,還要自己製造平面振膜,難怪最後做出來的耳機售價會那麼高,當然其品質也是其他耳機難以超越的。
▲平面振膜單體要測試共振情況
▲這個喇叭單體發出不同頻率,將平面振膜放在上面,測試是否會引起共振?
▲平面振膜磁鐵
▲平面振膜半成品
▲工程師說平面振膜的作工很精細
▲耳機配件
▲耳機框架
在工廠內,我看到他們用很簡單的方法來檢測平面振膜是否會產生共振。要知道,平面振膜如果張力不均勻,或張力過低過高,都可能會在可聽頻域內產生共振。而T+A的檢測方式很簡單,將一個錐盆單體平放朝上,上面有架子,將完成的平面振膜放在架子上,讓錐盆單體發出特定頻率,觀察平面振膜是否會有共振。
▲Solitaire S使用的長條平面振膜發聲體
▲喇叭用的平面振膜發聲體正面
▲喇叭平面振膜發聲體的磁鐵
▲平面振膜發聲體完成品
要檢測耳機當然不是這麼簡單,T+A工廠內有一個小小的無響室,用來量測喇叭單體,也用來量測耳機,使用的儀器包括Klippel,所有的產品都有量測數據。此外,為了要評估耳機與喇叭的聽感差異,工程師還特別設計一個房間,內中布置大量二次餘數擴散器與吸音材料, 房門關起來時有如聽耳機般安靜。在房間的四個角落上下分別吊掛二個Neumann主動式喇叭,四個角落就有八個。這八個喇叭的指向集中在中央的一個點上,評測者就坐在那個點上的椅子,播放一樣的音樂,比較耳機與喇叭的聽感。
▲工作人員正在組裝喇叭平面振膜
▲T+A似乎是無所不能,什麼都能做。
▲喇叭用平面振膜成品
▲喇叭用平面振膜成品
▲平面振膜發聲體成品
▲溫度濕度測試箱,完成的喇叭單體要放進來做測試。
我問工程師,他們有人可以進入的無響室,為何不在無響室裡面做比較呢?工程師回答無響室雖然安靜又沒有外界反射音,跟戴耳機聽音樂類似,但無響室的聽感跟一般空間有很大的不同,他們想比較的是一般環境的聽感,所以建立這個比較耳機的空間。
▲為評價耳機所設計的聆聽空間
▲整個空間都是滿滿的擴散與吸收裝置
▲四個角落都在上下各裝一個主動式喇叭
▲天花板正中央也做擴散
▲使用的是Neumann主動式喇叭
▲耳機與耳擴
▲工程師坐在特定的位置上聆聽耳機,再聆聽喇叭做比較。
▲聆聽位置是在房間正中央那點
我們都知道耳機與喇叭的聽感因為HRTF(Head Related Transfer Function)的關係,對於大腦而言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一般聽耳機不會產生聽喇叭時的Soundstage。T+A的耳機設計工程師打造這樣一個空間來比較耳機與喇叭的聽感,這也是我以前從未經驗過的。由此也可見 T+A做事的認真態度。
在T+A的眾多產品中,HV High Voltage系列是他家最重要的,其營業額佔總體40%以上。 事實上HV系列就是他家的旗艦系列,他們在這個系列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其實所謂的HV觀念是來自他們以前的真空管擴大機,更早要追溯到他們以真空管擴大機來推主動式喇叭的靜電高音(1984年Solitaire系列),當時為了要驅動靜電高音,電壓高達3,000V。後來他們推出的V系列更是精彩的真空管擴大機產品。
▲HV系列面板的玻璃窗黏好之後要壓,讓黏膠牢固。
▲線路板上整排繼電器與電阻的部分就是R2R音量控制系統,左右聲道分離。
▲工作人員正在組裝HV系列
▲HV系列的背板
▲HV系列數位訊源的類比電源與數位電源是分開左右二邊,而且連電源線也是二組。
▲一個工作人員負責從頭到尾組裝完成一部機器,還要負責測試。
▲接近完成的HV系列
▲已經測試完成的HV系列
▲HV系列的CD/SACD轉盤承盤讀取結構
Siggi說當年由於距離映像管電視時代不遠,可以找到很多性能優秀的真空管,性能穩定。後來慢慢優質真空管難尋,他們最後一批真空管購自前蘇聯,結果品質不佳,不良率很高。為此他們還飛去聖彼得堡真空管製造廠去看,發現那裡的工人工作渙散,而真空管是完全依賴 精細手工的產品,難怪不良率那麼高。
從那時開始,他們就在思考,要如何將真空管的優異性能移植到晶體機身上,所以後來研發出HV系列。真空管機的諧波失真雖大,但音色聽起來很自然又很美,他們歸納起來是因為提供高壓的關係,使得音樂的動態範圍很大,而且不需大量使用負回授,連帶失真也降低,這 就是HV系列晶體機的立足點。
▲HV系列的立論基礎,更少的失真、更低的負回授、更大的音樂動態範圍。
▲HV系列數位訊源的數位類比供電徹底分離
不過,想要在晶體機身上做到高壓工作卻不是那麼容易,T+A的HV系列工作電壓高至200- 300V之間,這跟一般晶體擴大機的幾十伏有很大的差異。那麼高的工作電壓,電源供應部分必須特別設計;音樂訊號路徑上的元件不能使用SMD表面黏著元件,而且也不能使用IC,所 以,HV系列的音樂放大線路使用的都是耐高壓的穿孔元件。
更有甚者,HV系列上所使用的元件是無磁元件。所謂的「無磁」這個名詞對於音響迷而言,好像就只是形容無而已。然而,對於音響廠商而言,無磁元件意謂著高成本,因為一般元件都是感磁元件,如果想要無磁元件,就必須特別訂製,或購買軍規級、MRI(磁振造影檢查)這類醫療機器所使用的無磁元件。
▲HV系列的原件都是無磁性,一般鋁合金機箱是無磁性並不稀奇,稀奇的是連電容、電阻、螺絲都是無磁性,這就是HV系列的做法。
舉例來說,HV系列中可以看到Wima MKP電容,那並非一般Wima MKP電容,而是無磁電容。一般SMD電容大約0.1歐元一顆,而Wima 無磁性電容一顆要價4.5歐元。又例如,一顆 SMD電阻大約0.02歐元,而一顆軍規無磁電阻要價2.50-4.00歐元。您看二者之間價差多少 倍?
▲光是這些金屬組件就不知要壓多少成本
即使是毫不起眼的喇叭線端子,T+A都與眾不同,用的也是無磁端子,而且是鍍銠,不是鍍鎳。而一般擴大機的喇叭線端子大部分是鍍鎳,鍍金,而且是感磁的。這二種喇叭線端子價差多少?T+A的無磁端子一個15歐元,而一般鍍金端子一個1歐元。說得更誇張些,T+A的 HV系列連螺絲都是無磁的。只要是在音樂訊號上所使用的螺絲,T+A都是特別訂做無磁螺絲,採用含鎳很少的鍍金,這種螺絲一顆要2.5歐元。而一般鋼螺絲或鍍金螺絲,一顆只要 0.02歐元。
▲HV系列箱體堅固無比,簡直就是坦克級。
▲那一整排繼電器與電阻構成了R2R音量控制系統。
說到HV系列前級的音量控制系統,T+A早在35年前就已經使用目前流行的R2R Ladder電阻、繼電器陣列,內中用的電阻是Vishay RNC,這是無磁、音響級精密電阻。而繼電器則是密封黃金接點繼電器,壽命幾乎是永久的。T+A自己做的這種音量控制訊噪比大於110dB,失真不可測,串音小於-120dB,壽命超過50年。一般音響迷只是覺得HV系列的面板很厚,機箱很重,如果沒有經過說明,根本就不了解HV系列有上述那麼多與眾不同之處。光是直接製造成本,HV系列可能就是一般擴大機的數十倍,甚至上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