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X SR-X9000+SRM-T8000

STAX
NT$393,000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SR-X9000

靜電耳機之王Stax SR-X9000新旗艦誕生!搭載四層結構MLER-3固定電極板且振膜面積增大20%

靜電耳機最具指標性的品牌日本STAX發表了新一代旗艦SR-X9000,從1960年開始投入靜電耳機設計開發的日本Stax,早在1970年所推出的SR-X就已奠定今日Stax靜電耳機之基礎,之後基於技術與材料的不斷進步,讓振膜面積加大但質量更輕、讓金屬固定電極的抗震性能更高、讓固定電極對聲波的遮掩反射更小,都一步步讓Stax靜電耳機的音樂重播表現更趨近完美。

棌用最新一代的多層固定電極技術MLER-3(MultiLayer ElectRords),比SR-009S的MLER-2更為堅固抗振,整體振膜的面積也大上20%,聲音表現得到全面的提升,頻率響應更為平坦。固定電極技術能有效減少空氣阻礙與聲波反射的影響,是理想靜電耳機所需要的重要關鍵,1970年的STAX SR-X及1993年的STAX SR-Ω均採用了特殊設計的金屬網(metal-mesh)。

從1960年開始投入靜電耳機設計開發的日本Stax,早在1970年所推出的SR-X就已奠定今日Stax靜電耳機之基礎,之後基於技術與材料的不斷進步,讓振膜面積加大但質量更輕、讓金屬固定電極的抗震性能更高、讓固定電極對聲波的遮掩反射更小,都一步步讓Stax靜電耳機的音樂重播表現更趨近完美。

2018年年中Stax推出的SR-009S就是延續先前於2011年3月所發表SR-009的新旗艦力作,經過三年多,Stax又開發出最新靜電耳機旗艦製品SR-X9000——延續了先前SR-009S的金色電極板設計,但進化為新一代四層結構的MLER-3,振膜與固定電極板面積都比SR-009S大上20%,音樂重播表現更為全面。

SR-X9000_mler3.jpg

 

 

2011年的SR-009就使用了MLAR(Mulit-Layer-Elect-Rords)多層固定電極板,上圖所見是2018年SR-009S的第二代MLER-2,更薄、更平滑的電極板可降低空氣阻力讓聲波穿透力更好,但較薄的電極板難免導致剛性降低,要怎麼解決?Stax在電極板表面施以鍍金處理,除了透過增加質量讓共振能量降低之外,還可進一步降低電阻提升音質,另外還「附帶」讓外觀質感更好,實在是一舉數得的絕妙作法。

SR-X9000_4parts.jpg

 

MLER-3固定電極板夾住振膜之後結合,可以看到內外兩層MLER-3固定電極板與振膜的間隙非常小。

SR-X9000_unit.jpg

 

SR-X9000靜電耳機的振膜,它的厚度非常薄、質量幾近於零,振膜表面鍍有高阻抗導電材料,內外兩側的固定電極板交錯改變正負電場時,就能吸引振膜前後動作推動空氣發聲。

SR-X9000_mesh.jpg

SR-X9000_tgmesh.jpg

SR-X9000靜電耳機在核心部位的振膜與固定電極板都有極大的進化,Stax也在其他部分更為講究、追求盡善盡美,耳罩框架以高強度鋁材加工製作,為的是降低耳罩框架的共振。此外,從上面這張特寫照片,也可發現Stax特別將SR-X9000耳罩外部的防護網設計為傾斜的狀態,這是為了避免防護網與振膜平行會導致聲波反射回振膜上,連這麼細微的影響都考量到了,可見Stax的用心程度。

SR-X9000_arc.jpg

可以更換的耳機線有2.5米與1.5米長度各一,用家可依據需要選擇。耳機線同樣使用Stax獨創可降低彼此間電容量的六股平行線架構,導線以3股φ0.14 6N高純度(99.9999%)OFC無氧銅為中心,外圍再以9股φ0.08鍍銀軟銅線圍繞,如此可兼得中心低頻與外圍高頻良好傳輸特性的好處。

 

SRM-T8000

真空管輸入耳機驅動器

 

現代的高品質錄音大多使用電容式麥克風,其運作原理跟靜電式耳機完全相同。極小音量的音樂信號,只要透過數微米極薄的高分子薄膜就能將空氣細緻的疏密波重現出來。SRM-T8000是在STAX另一個驅動器的族譜中,以最頂尖為目標之「T」型號的新貴公子。

 

高解析時代的新生力軍SRM-T8000採用音質很好的真空管,加上巨大的環形電源變壓器,以及精挑細選的各個零件, 費盡心思打造的結構,還有考慮未來性所預留的選配電路板插槽。具有三次元的描寫能力、音色和距離感,能讓歌手或鋼琴擁有像在眼前一樣的存在感,並呈現出樂器的泛音和演奏會的規模感,連聲音消失後跟隨在後的殘響都能豐富而美麗地再現出來,其風格還更加地闊達、自在、奔放,而且最重要的是表現出深「情」的世界。

•  在前段採用好評的低噪訊、高音質6922雙三極管,噪訊極少,音樂的聲音鬆軟而活潑,非常鮮明,同時具有優異的空間描繪。

•  平衡輸入能實現平衡傳輸的真正音質。

•  從輸入到輸出都是由電容耦合反應器構成。

•  為了消除振動與外來的噪訊,前段的真空管採用獨立的電路板,以及用於硬碟等的防振阻尼器,比真空管的屏蔽保護罩更能澈底排除噪訊。

•  STAX驅動器史上首次採用大型環形變壓器,能夠實現低噪訊、低漏磁通,進一步讓全頻段達成具有聰敏與實體感的音像重現。

•  箱體是由不具磁性的鋁合金構成,而不是一般的鐵,不只排除讓音質混濁的要素,同時也達到輕量化的表現。

•  內建4組的輸入選擇旋鈕(注:LINE4是為了將來所預留給選配電路板使用的插槽)。

•  用旋鈕選擇LINE1、LINE2、LINE3的時候,可以把音量控制旋鈕轉到EXTERNAL (BYPASS)的位置,就能跳過SRM-T8000內建的音量控制電路,改用訊源的音量控制或用外接的衰減器調整音量。

•  全新設計大型鋁合金腳座,增加優越的防振性與耐負重性,且使用具有高摩擦係數(高抓地力)的新材質。

•  各種電子元件都是在考慮過音質、性能和環境之後才使用。

•  採用5針專業用偏壓插頭的STAX,全系列STAX耳機皆可使用。

•  具備將LINE1的輸入訊號直接輸出的平行輸出端子。

•  機箱寬度放大到320mm,大型的堅固箱體採用新一代的設計。

 

規格說明
設備規格 詳細資訊
類型 推挽式靜電耳機, 圓形單體, 開放式設計
固定電極 MLER-3 (Multi Layer Electrodes)
頻率響應 5-42,000Hz
靜電容抗 110pF
阻抗 145k Ω
靈敏度 100dB
偏壓 580V DC
左/右聲道標記 電線上的金色實線(左)和虛線(右)
耳墊 真皮羊皮皮革(與人耳接觸部分)、高品質人造皮革(周圍部分)
線材 2.5M/1.5M,6股低容抗之6N高純鍍鍍銀無氧銅
重量 432g
SRM-T8000  
頻率響應 1 ~ 115KHz(連接1組耳機)
增益 60 dB(1,000 倍)
總諧波失真 0.01%或更小 /1kHz輸出時
輸入端子 LINE1 / LINE2 RCA
LINE3 XLR
LINE4 預留選配插槽以供未來使用
額定輸入電平 100mV / 於100V輸出時
輸入阻抗 50kΩ(RCA)/ 50kΩ x 2(XLR)
最大輸出電壓 470Vr.m.s.(1,330Vp-p)
AC電源電壓 / 頻率 100V/(50Hz/60Hz)
消耗功率 95W
操作溫度 /濕度 0 ~ 35°C / 低於 90%(未凝結)
尺寸 320(W)×103(H)×395(D)mm (包含突出部分)
相關評論

極緻的透明感,靜電耳機至尊組合: 日本STAX SR-X9000 + SRM-T8000

Leo Yeh June 6, 2022 STAX勝旗音響器材評測 REVIEWS耳機相關 HEADPHONES

 

SR-X9000是日本STAX最新一代的靜電耳機旗艦產品,擁有多項突破性的進步,先前MY-HiEND已有多次報導,本地代理商勝旗音響特地安排與STAX自家旗艦靜電耳擴SRM-T8000一起搭配給我們評測,讓我們可以在自家的環境與器材下,仔細聆聽這套靜電王者組合的表現,究竟可以達到什麼樣的境界。

 

SR-X9000的包裝開始就非常有質感,外面為黑色紙盒,裡面的上蓋式收藏木盒為STAX專為SR-X9000所設計,使用特選的泡桐木(Paulownia Wood)製成,具可抗熱與抗濕之特性,為最佳存放SR-X9000的選擇。

SR-X9000採用可換線的接口,原廠附有2.5M與1.5M兩條耳機線,使用6N高純度經退火處理的無氧銅,並以鍍銀銅線包覆

SR-X9000最重要的核心發聲單元採用最新一代的多層固定電極技術MLER-3(MultiLayer ElectRords),比SR-009S的MLER-2更為堅固抗振,整體振膜的面積也大上20%,聲音表現得到全面的提升,頻率響應更為平坦。固定電極技術能有效減少空氣阻礙與聲波反射的影響,是理想靜電耳機所需要的重要關鍵,1970年的STAX SR-X及1993年的STAX SR-Ω均採用了特殊設計的金屬網(metal-mesh)。

這個金屬網需要非常精準的加工技術,生產非常困難,這也是為什麼SR-Ω聲音很好但實際上的數量卻很少的原因。經過這些年來STAX不斷的研究開發,逐漸克服生產金屬網的困難點,並在SR-009(MLER)與SR-009S(MLER-2)上實現,現在STAX的技術又再度有了革命性的突破,SR-X9000採用了4層金屬網MLER-3,蝕刻電極和金屬網電極透過真空低溫熱壓方式進行結合(thermocompression bonding),無需使任何黏膠。SR-X9000的振膜以非常薄的超級工程塑料所製成,重量幾乎接近於零,具有絕佳的傳輸特性,頻率響應從極低到極高(5~42kHz)且非常平坦。

除了單體外,SR-X9000在多處也有提升,包括主要頭粱部份採用更高等級的輕量不鏽鋼,硬度更好,具有彈性的調整設計也更容易調整讓單體完美的貼合在耳朵,並具有9段的位置鎖定系統,頭粱的緩衝材質與耳墊部份使用真皮,使配戴起來更為透氣柔軟,更為舒適,長期間聆聽也不會疲憊。,

旗艦靜電耳擴SRM-T8000,為自SRM-T2傳奇耳擴發表20多年後的最新技術大成。SRM-T8000採用真空管晶體混合全平衡線路,前級放大採用兩支6922真空管,並做了防震處理,採用獨立的電路板以及用於硬碟等的防振阻尼器,輸出級為晶體A類放大,電源首次使用大型環形變壓器,零件都經過嚴格的配對。SRM-T8000箱體是由不具磁性的鋁合金構成,2組靜電耳機輸出(5針專業用偏壓插頭),左右聲道可分開控制音量,可BYPASS前級,純當耳擴後級。

SRM-T8000有2組RCA(LINE 1, LINE 2)、1組XLR平衡輸入(LINE 3),保留擴充輸入1組(LINE 4),GND接地端,全新設計大型鋁合金腳座,增加優越的防振性與耐負重性,且使用具有高摩擦係數(高抓地力)的新材質。在插上耳機插頭的時候,由於腳座的高抓地力,就算不用手固定住SRM-T8000,機身也不會移動。

耳機愛好者的終極目標 (Ted Chen)
STAX可說是現今靜電耳機中的尖端品牌,009系列在過去叱吒風雲,是許多耳機愛好者的終極目標之一。STAX台灣的推廣相當不錯,代理商也經常提供旗艦產品在音響展場上試聽的機會,甚至有專屬的展房專門展出提供STAX各等級耳機試聽,經銷商們偶爾也會舉辦旗艦耳機試聽活動,我相信耳燒族聽過009系列的人應該不少,多數都是正面評價或作為與他牌比較時的固定參考,這也足以說明STAX在靜電耳機中的地位。

在STAX去年推出新旗艦SR-X9000時,命名跳脫009的情形通常代表有著很大的改變,從技術與結構用料上可以看到確實是與009系列有著不同的分野,雖然是建立在過去旗艦的經驗上而開發,但改變幅度已經足以自成一格。用一個俗氣但也最實際的比較方式,兩者售價大約相差了30%。而從STAX的官方網站可以看到SR-009s也仍在產品線上,換句話說SR-X9000的出現是代表著Stax在最高等級產品有所突破,達到新的階段,與過去SR-009s取代SR-009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

Stax SR-X9000在使用上我覺得相當輕鬆,配戴時沒什麼壓力,耳罩基本上大於耳朵有一定空間,除非耳朵特別大,否則不太會可能出現夾耳的情況。再來便是高度調整很輕鬆明確,總共9段調節,實際調整時不會太緊或太鬆,很容易。接著是頭戴與耳罩的舒適度很好,頭戴面積滿大的,包覆頭部滿穩的,而且正常聆聽不會感到悶熱,用料相當不錯。最後是耳機夾頭力道沒什麼壓力,舉例來說我同時配戴著眼鏡一邊戴著耳機是可以聽個30分鐘也不會覺得兩邊的眼鏡架壓迫皮膚,聆聽的時候頭部動作只要不過大,耳機基本上都很穩定,大多時候是沒問題的。

音場寬闊度和自然度上有著絕對優勢
參考著名發燒片,也是錄音很好的《Belafonte Sings The Blues》,我發覺在優秀的耳機系統上更容易判斷錄音好壞,尤其是開放式耳罩耳機更為明顯,音樂的細節呈現當然是非常清楚清晰而且細緻,而在音場寬闊度和自然度上則更顯優勢,Stax SR-X9000可能因為振膜比過去SR-009s更大的關係,音像似乎更為大了一點,對於左右兩側穿透出耳機的音場範圍與定位十分優秀,當兩側各自出現兩三個音像時,他們之間的分離度與差異非常清楚,不同音量大小的音像同時出現時就如在平地上放了兩塊大小、長相不同的石頭,兩者間的對比明確、細節清晰,一眼望去清清楚楚,在兩個音像之間卻又乾乾淨淨毫不牽扯、混雜、沒有噪聲、沒有干擾。

在音色上,STAX SR-X9000不但乾淨清晰而且是有很頂級的聲音質感,雖然難以形容但只要聽過所謂聲音質感好的發燒友就能略為想像到那種絲絲入扣、綿密細緻、飽滿又適中的音像、靈活又有力量的聲音。在低頻上,大鼓等型體大的低頻量感恰當,重點是彈性極佳,大尺寸振膜推動空氣的感受相當明顯,毫不匱乏的低頻。身為STAX最頂級的旗艦靜電耳機,我覺得原廠當真是有所突破,與過去009系列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同,如果您是頂級耳機的用家,千萬不要錯過STAX SR-X9000的能力,最起碼也要預約去試聽看看,我不認為您會失望。

中性且沉穩的音色 (Emma Lin)
播放此協奏曲的第二樂章,協奏曲的第二樂章一般來說都比第一、第三樂章來的緩慢,因此音樂的長音不論是延伸性與表情動態我覺得感受會比快板樂章來的較為有印象,除了主角的演奏外,樂團的長音也有著相當厚實、沈穩的長音延伸,也帶出小提琴的音色韻味,昭亮老師演奏的這把小提琴,透過STAX SR-X9000 + SRM-T8000帶出來的音色我覺得蠻中性的,高音的表現不刺耳,也是比較柔和有點厚度的,而中低音的共鳴也保留著,音色不沉悶,加上運弓的控制非常好,在聆聽時好似耳朵完全被包覆著的感受。

接著播放第三樂章,速度回到快板,明顯與第二樂章產生極大對比,衝擊感相對來說也比較強勁,此樂章除了能聽見主奏的技術外,我覺得樂團的角色真的不可或缺,打擊樂的定音鼓的節奏其實持續了好幾個小節,像心跳一樣的跳著,從一開始的強到弱,光是這幾個小節的變化足以感受到舞台的效果,中間加進低音管、長笛的吹奏,這邊都能聽見樂團的層次,前、中、後的位置與焦點的清晰度,此樂章的最後有著音階上下行的拉奏,被拉奏出的每顆音符分明,加上音樂性極佳的帶入,聆聽時相當過癮,透過STAX這套耳機系統的傳遞,整體音樂的聽感效果都是令人滿意,音樂的剛柔都具有畫面,輪廓鮮明,聆聽兩樂章下來,音樂的韻味依然保留在我的腦海中。SR-X9000靜電耳機包覆性優異,重量採輕量設計,耳墊的材質柔軟,長時間佩戴下我沒有感受到任何的不適,這套系統裡外兼具著優異的設計,喜歡聽音樂的人絕對不能錯過。

聽見最佳的音樂定位
接著播放最近新發掘的創作歌手Em Beihold,聆聽<Numb Little Bug>(Piano Version),此曲曲風蠻輕快,伴奏以鋼琴、中提琴與小提琴為主,加上帶有力量的人聲聲線,Em Beihold的聲線屬於辨識度蠻高的,也屬於有特色的,因此當我聽見此曲時便將她的音樂加入我的最愛,這次以STAX SR-X9000 + SRM-T8000系統作聆聽,當她彈奏出和弦音時,帶給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解析度也太好了,鋼琴的琴聲相當清脆、輕盈有彈性,並保有琴鍵的重量感,加上拍子律動整體的切點清楚,速度的帶動是非常好,人聲加入後,定位的感受是更多的。

在一開始只有人聲與鋼琴的音樂下,尾巴的處理俐落乾淨,弦樂加入後,音樂也隨之豐富起來,但不論是人聲或是器樂的焦點依然清楚,三者的凝聚力佳,擁有相當扎實的音樂輪廓,雖然編曲在音樂的延展性能聽見的較少,整曲的柔和氛圍我覺得放在弦樂的演奏比較多,因此在聆聽上有著蠻好的平衡性,這套系統不論是在溫和的音樂,或是節奏感強勁的音樂上,皆有良好的控制,能帶給聽者最佳的音樂定位。

音場寬闊,動態表現自然
最後播放近期熱門的電影《捍衛戰士:獨行俠》主題曲<Hold My Hand>,雖然這部電影的第一部對我來說是非常陌生,在還沒進戲院看剛上映的第二部前,我先播放了由Lady Gaga演唱的主題曲,歌曲滿滿能量完全地傳送到耳中,不論是人聲還是背景音樂,都非常有力量,Lady Gaga演唱主歌時感受集中,音場的高度也隨著她逐漸傳送的情緒一同被拉高,直到進入副歌,加上打擊樂的敲擊聲,音場的寬度也變得更加寬廣,在敲擊樂演奏的橋段,鼓聲也帶了點空氣的流動,

Lady Gaga有著令人羨慕的肺活量,中氣相當十足,透過STAX SR-X9000 + SRM-T8000的處理下相當自然,漸進式的釋放磅礡的音樂氛圍,整體音色漂亮無毛邊感,並能透過清晰的解析度來聽她的演唱技巧與獨有的聲音特色,與高低頻的流暢轉換,音樂與耳朵間保有均衡的空間感,在音樂的張力不斷上漲的同時,也不覺得有任何壓迫,而是能體會到她唱出足以撼動人心的音樂製作。

STAX SR-X9000靜電耳機
● 推挽式靜電耳機, 圓形單體, 開放式設計
● 固定電極: MLER-3 (Multi Layer Electrodes)
● 頻率響應: 5~42kHz
● 靜電容抗: 110pF
● 阻抗: 145kΩ
● 靈敏度: 100dB
● 偏壓: 580V DC
● 耳機線: 2.5M/1.5M,6股低容抗之6N高純鍍鍍銀無氧銅
● 耳罩: 純羊皮、人工皮
● 重量: 432g
● Made in Japan,日本設計生產
● 定價: NTD: 198,000元 (評測時,最新價格請洽代理商)

STAX SRM-T8000旗艦靜電耳擴
● 頻率響應:1 ~ 115KHz(連接1組耳機)
● 增益:60 dB(1,000 倍)
● 總諧波失真:0.01%或更小/1kHz輸出時
● 輸入端子 LINE1 / LINE2:RCA
LINE3:XLR
LINE4:預留選配插槽以供未來使用
● 額定輸入電平:100mV / 於100V輸出時
輸入阻抗:50kΩ(RCA)/ 50kΩ x 2(XLR)
● 最大輸出電壓:470Vr.m.s.(1,330Vp-p)
● AC電源電壓 / 頻率:100V/(50Hz/60Hz)
● 消耗功率:95W
● 操作溫度/濕度:0~35°C / 低於90%(未凝結)
● 尺寸: 320(W)×103(H)×395(D)mm (包含突出部分)
● 重量:7.3kg
● Made in Japan,日本設計生產
● 定價: NTD: 188,000元 (評測時,最新價格請洽代理商)

STAX SR-X9000 + SRM-T8000
● 聲音特色: 乾淨透亮、飽滿有彈性、質感極高、音場開闊性與分離度極佳。
● 搭配建議: 對前端非常敏感,會突顯搭配器材的長短處,可多嘗試不同訊源與線材,應該會有很多變化。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