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elect DAC
世界上最頂尖的DAC。打造無與倫比的表現
八個Hybrid DAC
Select DAC 配備八個Hybrid DAC,帶來無與倫比的細節表現。它能重現音樂的音樂性、音場和質感,將藝術家的原始表演帶到您的聆聽室。其全平衡、超高精度、分立階梯DAC架構,確保每一個音符都講述一個故事。此外,MSB自家設計的強大架構使得PCM和原生DSD的播放達到最高品質,同時其低阻抗電路可以直接驅動您的擴大機,無需添加任何著色或緩衝噪音。最終結果是一種超越預期的數位音頻體驗。
Femto 33時鐘
我們的時鐘模組架構考慮到了客戶需求,設計為可升級的時鐘模組,確保未來的更新簡單而順暢。每台Select DAC都配備我們最先進的Femto 33時鐘,擁有定制的爐控雙晶體設計。
為聆聽座椅設計的顯示屏
這款顯示屏具備高可視度和廣視角,既驚豔又易讀,展示了我們對功能和直觀設計的關注。LED顯示器與音頻時鐘同步,使用Femto時鐘作為時間參考進行刷新,確保您的類比系統不會受到來自顯示屏的數位噪音污染。內部分立式設計被封裝在自家CNC加工的屏蔽外殼中,實現了最佳的EMI隔離效果。坐下來,享受沉浸式的音樂體驗。
Select電源基座
兩個專用電源供應器提供了更高的隔離和電氣性能,分別為數位和類比電源供電。每個Select電源基座都具有更低的噪音設計,進一步提升表現。
完全模組化設計
與性能提升相結合,我們的模組化設計理念增加了靈活性,便於未來的升級和產品支持,保證長期的產品投資。隨著您追求更高層次的回放質量,MSB始終提供升級方案,幫助您實現創新目標。無論是軟體更新還是領先的模組化元件,我們都致力於為MSB最珍視的資產——我們的客戶——提供幫助。
頂級耳機體驗
透過精心考慮信號路徑,我們設計了專屬的擴大機,充分利用了我們DAC的超低噪音輸出。完全在我們的工廠內製作,這些耳機擴大機輕鬆超越了那些為通用應用設計的擴大機。我們還設計了專用的輸出架構,適用於靜電和動圈耳機,提供最佳的聆聽體驗。內建旁路功能允許您在雙聲道系統與耳機之間輕鬆切換,無需移動線纜。
Digital Director
Digital Director增強了DAC的關鍵功能,外部管理數位音源,提供無與倫比的噪音隔離和數位濾波。使用我們的專有ProISL光纖連接,Digital Director消除了來自任何數位音源的噪音耦合,這項先進的隔離技術提升了所有數位音源的性能。此外,增強的處理能力確保我們的數位濾波算法能夠達到更真實且精確的類比再現。
未來保障
MSB一直致力於通過創新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我們不斷改進數位輸入模組,以確保在高端音頻領域保持領先地位,確保您始終配備最先進的數位文件格式和介面。專注於我們的網路渲染器和Pro USB輸入,您的音頻技術始終處於前沿。簡而言之,您的DAC已準備好迎接未來。
更好的USB解決方案
Pro USB旨在提供多部分USB解決方案,具備完全的電氣隔離以及MSB專有Pro ISL輸入的所有性能。Pro USB作為單獨模組提供,適用於已經配備Pro ISL輸入的MSB DAC用戶。
• 完全電氣隔離
• 高達24位 – 768kHz
• MQA解碼
• 高達8倍DSD
• 高達1公里的無損傳輸
卓越的串流性能
MSB渲染器採用內部硬體設計,使用超低噪音的A5處理器,實現最佳的音頻播放性能。無線更新確保您的渲染器始終具備最新功能和極致的便利性。
• 高達32位 – 768kHz
• MQA解碼
• Roon端點
• 高達4倍DSD
• UPnP協議
• DLNA協議
最後一款前級擴大機
得益於Hybrid DAC模組提供的高輸出功率,不再需要放大。使用新的技術進行信號衰減,提供穩定的低阻抗輸出,且無需使用任何有源電路(無晶體、緩衝器或運算放大器)。這使得Select DAC的卓越音質在任何音量設置下都能保持獨立。這是一個電氣設計上的壯舉,為業界樹立了新標杆。
DAC技術規格 | |
---|---|
支持格式(輸入依賴) | 44.1kHz 至 3,072kHz PCM,最多 32 位 1xDSD, 2xDSD, 4xDSD, 8xDSD 通過所有輸入支持DSD via DoP |
數位輸入 | 4x 高級隔離輸入模組槽 |
XLR 類比輸入 | 100kΩ 平衡 最大 12Vrms 未選擇時隔離 |
XLR 類比輸出 | 最大 3.57Vrms(數位輸入) 最大 12Vrms(類比輸入) 75Ω 平衡 絕緣隔離 |
音量控制 | 純被動恒定阻抗模擬衰減 1dB 步進 |
顯示 | 自定義離散 LED 音頻時鐘同步顯示 可調亮度及自動關閉功能 |
控制 | 隔離 RS-232 IR 遙控器 旋鈕 + 4 個按鈕 |
底盤尺寸 | 寬度:17.5 英吋(444 mm) 深度:17.5 英吋(444 mm) 無腳高度:3 英吋(79 mm) 堆疊高度:3.625 英吋(92 mm) |
重量 | 25.5 磅(11 kg) |
產品腳 | M6X1 螺紋 |
運輸尺寸 | 寬度:635 m 深度:625 mm 高度:254 mm |
運輸重量 | 24 kg |
附帶配件 | 用戶手冊 MSB 遙控器 USB 充電電纜 |
Select DAC Powerbase 技術規格 | |
---|---|
AC 電壓 | 100V(固定) 120/240V(自動切換) |
功率消耗 | 100 瓦特(完全配置的 Select DAC 和兩個單聲道電源基座的總和) |
底盤尺寸 | 寬度:17.5 英吋(444 mm) 深度:17.5 英吋(444 mm) 高度:3 英吋(79 mm) 堆疊高度:3.625 英吋(92 mm) |
重量 | 45.8 磅(20 kg) |
產品腳 | M6X1 螺紋 |
運輸尺寸 | 寬度:25 英吋(625 mm) 深度:25 英吋(625 mm) 高度:10 英吋(254 mm) |
運輸重量 | 65 磅(29 kg) |
附帶配件 | 混合電源線 接地線 IEC 電源線 |
MSB Select DAC 數位系統試聽報告
出處:Clube do Audio e Video(2019 年 6 月號) 作者:Fernando Andrette
前言
我們常以為,能夠收到一件頂級產品,是評論者能擁有的最令人愉快的體驗之一。但若這件產品顛覆了你原本對所有參考標準的認知,又該如何在有限的文字中傳達這樣的感官衝擊?又要如何在每月慣用的寫作架構下,向讀者說明這段聽覺體驗?幸好,這類產品極為罕見,否則詞彙與形容詞將很快捉襟見肘。
跳出舒適圈並重新檢視自己熟悉的寫作符號與語言結構並不容易,即使是再一致的方法論,在這種情況下也無法提供絕對的安全感,也不足以精準描述這樣的感受。
有句俗諺說:「上帝給的冷,就有對應的被子。」如果這句話成立,那麼我這三十年的評論經驗應能幫助我,在接下來的幾行字中盡可能表達出 MSB Select DAC 相較於過去 23 年我們所測試的所有 DAC,有何不同與卓越之處。
數位音訊的歷史背景
我曾在本世紀初擁有一部 MSB 的 DAC,取代了我舊有的 Pink Triangle 播放器,那是我將近十年來的數位參考。回想當年,只能感受到數位音訊的種種限制與扭曲。儘管這樣說可能會得罪那些自 CD 推出就支持它的人,我仍得誠實地說,CD 一開始的聲音就是不對,且這個問題延續了近 25 年。只要你誠實地拿它和一套類比系統比較,就能發現 CD 本質上的問題。
數位音訊的進步
80 年代的數位聲音常常表現為:樂器音像瘦小、高頻不準確、聲音乾硬,缺乏延伸;管絃樂群彷彿只剩兩件樂器的重疊,低頻則千篇一律,毫無層次。到了 90 年代,Hi-End 製造商終於意識到這些問題,並開始嘗試解決;畢竟損失已造成,黑膠唱片幾乎已從唱片行中消失。
新世紀之交,開始有更多準確自然的音色出現,中頻群組的厚度改善、低頻的控制力與速度也有所提升。許多品牌在這段努力中表現突出,雖我不打算列舉(以免遺漏),但那些至今仍存活且具市場聲望的品牌,大多正是當年努力改進數位音質的成員。
新的媒體形式與轉型
來到 21 世紀第二個十年的尾聲,我們正見證一場從實體媒體(CD、SACD)向虛擬媒體(串流)過渡的轉型。此轉型也引發爭論:到底哪種形式能呈現最佳聲音表現?我們總假設「新的一定比舊的好」,但在 Hi-End 世界,這樣的假設常常站不住腳。
我在上個月的「編者觀點」中已探討過「串流 vs 實體媒體」的議題。我的結論是:串流媒體不需要像 CD 那樣花上二十年才達標,我預估在五年內它能光榮地取代實體媒體。但在此時此刻,兩者之間仍有明顯且可聽出的差距。
別急著反駁!我說的是「在 State of the Art 的系統中,串流與 CD 比較」。若在入門或中階系統(我們所稱的「鑽石級」)中,串流已可輕鬆擊敗實體媒體,且有極高的便利性。
但當我們使用如 dCS Scarlatti、Rossini、Vivaldi,或本次測試的 MSB Select 這類終極器材進行比較時,差異就非常明顯了:若你將所有 CD 收藏轉為雲端播放,就像是買了一台 Ferrari 卻開在鵝卵石路上!
嚴格比較與聽感細節
在過去四個月中,我有幸親耳比較上述四款頂級數位系統。雖然 MSB Select 和 dCS Vivaldi 彷彿來自另一個宇宙,但 Scarlatti 與 Rossini 也清楚展現出串流的限制。
這些限制包括:
聲音舞台總是較小,3D 感不足
樂器的音像縮小
瞬態不夠銳利
樂團編制的豐富度被壓縮
背景寧靜度不夠,偏向分析而非音樂性
我們使用兩張 CD 比對每一項聲音指標,在上述四個系統中,串流播放無一能達到相同層次。但問題來了:為什麼我們平時會覺得串流很好聽?
答案是:缺乏真正的參考標準。 當沒有一個更準確、更自然的系統作對照時,我們很容易習慣「看似正確」的聲音。而串流最吸引人的優點之一就是「方便」:下班回家,只需滑一下平板就能播放音樂,誰不愛呢?
這也讓我想起 CD 推出時的宣傳話術:不用再為了聽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翻四面唱片,只要輕觸按鈕就好!然而,真相是——像 CD、黑膠這樣的媒體並不會輕易消失。CD 播放器未來仍會存在,就如今日的黑膠一樣,會成為一個經典的利基市場。
所以,無論你是收藏家、音樂愛好者,還是堅持實體品質的聆聽者,未來十至二十年仍會有廠商為你打造 CD 播放器與轉盤。這其中,就包含了如:Meridian、dCS、MSB、CH Precision、Soulution、Nagra、Audio Research 等 Hi-End 領導品牌。
測試環境與器材搭配
這次我們只有三週的測試時間,幸運地是由一位熱心讀者出借此機器給我們,趁他出差期間讓我們得以深入體驗這款夢幻級 DAC。更感謝 German Audio 的 Fábio Storelli 專程從美國飛回來,協助安裝並提供技術支援與後勤協助。
儘管三週的時間還算充裕,但我仍得坦白說:這次的測試並不算完整。因為這位讀者只購買了 DAC 本體、主時鐘與電源模組,尚未入手 MSB 的原廠轉盤與專屬電源。因此我們的測試,是使用 dCS Scarlatti 的轉盤,並與 MSB 的 Femto33 時鐘搭配。數位線材與時鐘線均為 Transparent Reference XL(AES/EBU)。供電部分全數使用 Transparent PowerLink MM2,而從 DAC 輸出到前級使用的是 Sax Soul Ágata 2 與 Transparent Opus G5 類比線材。其餘系統則是我們雜誌的標準參考系統。
MSB Select DAC 的模組設計與建構
MSB Select 是該品牌的旗艦 DAC,結構模組化且高度可客製化。整套系統由三部分組成:電源模組、主 DAC/時鐘本體,以及數位轉盤。用戶可以只選購部分模組,未來再升級擴充,完全不需開箱,即可從機背更換模組。
這種高度模組化設計不僅提升使用彈性,也讓產品具備「永不過時」的潛力。MSB 保證,未來若有重大技術革新,皆會推出對應模組,讓用戶以相對低廉的成本完成升級,延長產品生命週期。
Select 的機殼全部以 CNC 加工,單一鋁塊重達 39 公斤,加工八小時後僅保留 7.7 公斤。這是我見過數位器材中最美、最工藝化的一件作品。
核心技術與獨特特點
MSB Select 不進行任何升頻(upsampling),而是原生播放訊號。為了完美對應 PCM 與 DSD,工程團隊開發出八組專屬 DAC 模組。其顯示螢幕視角極佳,即使站在 10 公尺外仍清晰可見。
音量與輸入選擇旋鈕設於機身前方頂部,操作流暢,堪稱我用過最柔順的旋鈕設計之一。整機細節皆精雕細琢,為了極致靜音,電源模組被區分為「DAC 專屬」與「模擬輸出」兩組,彼此電氣隔離,有效降低底噪,成就無與倫比的寧靜背景。
MSB 同時推出了 Pro USB 模組,提供全電氣隔離的 USB 傳輸,最高支援 32bit/768kHz、8x DSD、MQA,傳輸距離甚至可達 1 公里。這模組的作用是將 USB 訊號轉為 ProISL 格式,並與內部時鐘同步,實現完美數位接收。
內建的 MSB Renderer 則使用低噪音 A5 處理器,支援 Roon、UPnP、DLNA、MQA 解碼,最高達 32bit/768kHz 與 4x DSD,是發燒友的夢幻串流解決方案。
對於不使用前級放大的玩家,Select 也具備一組「被動式類比音量控制」,為恆定阻抗、無主動元件的純淨衰減設計(無晶體、無 buffer、無運算放大器),可直出後級,同樣保有極致音質。
聲音表現與初次聆聽震撼
MSB 官方建議至少需煲機 200 小時才能完全發揮實力。即便如此,我們在「冷機狀態」下的首次試聽,仍感受到超乎預期的聲音表現。我們原本只想進行初步筆記,卻一聽就是連續八小時停不下來。
儘管事前已做好心理準備,知道這會是一場非凡的試聽,真正的聽感震撼仍讓我們完全措手不及。這種震撼,讓人再也無法回頭去聽原本熟悉的數位系統。
這樣的感受,我最近一次經歷是在測試 CH Precision 時,那已經令人驚艷。沒想到 MSB Select 帶來的「第二波海嘯」更勝以往。當播放第一張唱片時,腦中不禁浮現問題:「剛剛那段複雜樂段,為何我原本的系統聽起來那麼吃力?」「這支高音薩克斯風怎麼以前沒這麼清楚?」「原來女歌手不是含糊地發聲,而是輕嘆一聲!」這是一場從現實進入另一維度的聲音之旅,讓人重新理解音樂中的細節與層次。
類比細節與真實感
我在「聲音感知課程」中常說:「在頂尖系統中,每一個細節都至關重要。」有人試圖透過省略高階線材或電源強化來取巧,卻往往得不到預期的效果。因為在這個級別上,沒有任何妥協的空間。
隨著煲機進行,Select 展現更多聲音美德。樂器的自然感遠超音色本身,甚至能讓人「聽見」麥克風的選擇是否得當、擺位是否合理、演奏者的技巧與熟練度、甚至錄音工程師在混音與後製上的審美!因為它的靜謐背景之深,讓那些在其他 DAC 上無法浮現的細節,清晰可聞。這樣的聆聽體驗讓人彷彿是錄音現場的目擊者。
不過最關鍵的,並非背景的靜,而是其音樂真實感、自然度與寧靜三者的完美平衡。
三度空間與動態分佈
我經常談到,高階系統要能在龐大動態變化中依然維持聽感舒適與音樂可讀性。許多產品可以達到這點,而 MSB 更進一步,它不僅做到動態舒適,還能將這股能量立體分布於整個空間。
它讓我想起在「聖保羅音樂廳」聆聽貝多芬第九終章或白遼士《幻想交響曲》時的經驗——Select 將整個交響作品以三度空間重建,樂團層次分明、定位精確,讓聽者同時感受到震撼與驚喜。
播放《幻想交響曲》第四與第五樂章時,我清楚感受到房間仿佛被拉寬拉深。每個聲部有更大呼吸空間,獨奏者周圍更寧靜,群奏部分更具份量與清晰度——這是我前所未有的體驗。
煲機後的深化與主觀感受
起初我以為上述空間感與音場表現僅出現在部分錄音品質極佳的作品中,但事實證明,這只是開始。隨著機器逐漸接近官方建議的 200 小時煲機時間,Select 的整體表現更臻成熟,就連錄音較為壓縮的專輯也能展現出清晰層次與自然氛圍。
即便是那些原本呈現為平面的雙聲道錄音,MSB Select 也能讓主唱從「合唱隊伍」中凸顯出來,背景更加寧靜,讓主體更有空間與真實感。這種程度的「聲音雕刻」,不僅令人動容,也極具教育意義。
我必須坦承,這樣的表現不僅是一種技術成就,更是音樂性與情感的勝利。因為任何擁有經典專輯的樂迷,在體驗升級後的系統時,都會清楚感受到差異,而 MSB Select 的進步之顯著,甚至會讓人質疑過去的所有聆聽標準。
情緒共鳴與測試過程
既然知道這部 DAC 的表現如此驚人,我也特別安排聆聽自己珍藏的錄音。包括三版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兩版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等,並將雜誌評測所使用的百張標準測試片留到最後一週密集試聽。
在這三週中,我經歷了無數次落淚、起雞皮疙瘩的時刻,那種深深的情緒共鳴,來自一種前所未有的聆聽親密感。有一天,當我再次播放由 André Mehmari 演奏的《Dindi》(由本刊 Cavi Records 發行),心中浮現出一個詞:「驚世駭俗(Assombroso)」。這不帶負面意涵,而是代表「前所未有、讓人震懾」的感動。
MSB Select 的厲害之處,在於它無任何頻段過度強調,也無任何表現搶戲,一切恰如其分,讓聽者獲得一場平衡、細緻、完整的音樂洗禮。
這樣的聆聽體驗雖然與「現場音樂會」不同,但它的好處是可以無限次重現、無干擾地沉浸其中,讓你彷彿坐在錄音棚內,與音樂家一同呼吸。
🎧 聲音評分(滿分為15分制) | |
---|---|
音色平衡 | 13 |
聲音舞台 | 14 |
細節紋理 | 14 |
瞬態反應 | 13 |
動態表現 | 12 |
諧波厚度 | 13 |
音樂自然流暢度 | 13 |
整體音樂性 | 14 |
總分 | 106 / 120 |
規格概覽
類比輸出:XLR,最大輸出 12Vrms(類比)、3.57Vrms(數位)
音量控制:純被動式,固定阻抗,每級 1dB 調整
顯示螢幕:自訂 LED,可調亮度與自動關閉功能
控制介面:RS-232、紅外線遙控
機身尺寸:寬 444mm x 深 444mm x 高 79mm(機體)/ 高 92mm(含腳)
重量:機身 11kg,包裝後 24kg
附件:原廠遙控器、USB 線、金屬錐腳與保護墊
最後結語
雖然本次測試並未搭配完整的 MSB 系統(如原廠轉盤與雙電源),僅就 DAC 與時鐘模組而言,其與我參考系統的差距就已巨大。若未來有機會使用完整系統進行評測,我相信總分可再提升 3~4 分。
對於預算充足、尋求最終參考級聲音的音樂愛好者來說,MSB Select DAC 絕對是人生一次最深刻、也最無悔的音響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