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B The Discrete DAC 數位類比轉換器

Discrete DAC解碼器機身由航天級鋁材挖空製造,提供75Ω同軸、110Ω AES/EBU及2組光纖Toslink輸入,另有1組BNC Word Sync Out輸出,並支持100級數碼音控。
MSB
NT$500,000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The Discrete DAC

精緻的音質。優雅的設計。

 

Prime DAC模組

透過兩個Prime DAC,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細節,重現音樂的質感、音場以及原始表演的紋理,將藝術家帶到您的面前。全平衡、超高精度的離散梯形DAC架構,確保每一個音符都在訴說著一個故事。此外,MSB堅固的自家設計,實現了PCM和原生DSD的最佳播放品質,而我們的低阻抗電路能夠直接驅動您的擴大機,無需添加任何色彩或緩衝噪音。最終結果是一種超越期望的數位音樂體驗。

 

為聆聽椅設計的顯示屏

配備高可見度和寬廣的視角,這個顯示屏既令人驚嘆又易於閱讀。這種對細節的關注展示了我們對功能性和直觀功能的熱愛。該LED顯示屏與音頻時鐘同步,使用Femto時鐘作為時間參考進行刷新,確保您的類比系統不受顯示屏創造的任何有害數位噪音污染。自家設計的離散模組被封裝在屏蔽的CNC口袋中,提供最佳的EMI隔離效果。讓自己沉浸其中吧。

 

整合的時鐘。靈活的配置。

一個模組化的I/O卡使得即使是離散DAC也能保持靈活、可修復和可升級性。配合一個整合的時鐘,改變此卡可以在單端和平衡輸出之間切換。

 

面向未來的設計

MSB憑藉不斷創新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我們不斷改進數位輸入模組,保持在高端音頻行業的前沿,確保您始終具備最新的數位檔案格式和介面。專注於網路渲染器和USB輸入,您的音頻技術將處於前沿。簡而言之,您的DAC已為未來做好準備。

 

更好的USB解決方案

Pro USB專為提供一個多部分的USB解決方案而開發,這個方案具有完全的電氣隔離以及MSB專有Pro ISL輸入的全部性能。Pro USB作為一個獨立模組提供,適合已經擁有配備Pro ISL輸入的MSB DAC用戶,並作為入門套件提供,包括Pro ISL輸入以及一切所需設置。

 

– 完全電氣隔離

– 高達24位 – 768kHz

– MQA解碼

– 高達8X DSD

– 高達1公里無損傳輸

 

卓越的串流

MSB Renderer使用內建硬體設計並運行超低噪音的A5處理器,以達到最佳的音頻播放性能。無線更新功能確保您的渲染器始終具備最新的功能並提供最大便利。

 

– 高達32位 – 768kHz

– MQA解碼

– Roon Endpoint

– 高達4X DSD

– UPnP協議

– DLNA協議

 

離散電源供應器

卓越的轉換始於乾淨穩定的低噪音電源。離散電源供應器為DAC提供了兩條獨立且線性的低噪音電源流。除此之外,CNC一體化鋁製機殼為離散電源供應器提供了最佳的熱性能和優雅的設計美學。DAC配備了一個單一的電源供應器,但可以通過增加第二個離散電源供應器,實現所有主要元件之間的優化電源隔離。

 

完全模組化

隨著性能的提升,我們的模組化設計理念增強了未來更新和產品支持的靈活性,保證了長期的產品投資。無論是軟件更新還是尖端的模組化元件,我們始終在此幫助您追求更高水平的播放。MSB始終為客戶提供最有價值的升級途徑。

規格說明
Discrete DAC 技術規格  
支持格式 44.1kHz 至 3,072kHz PCM,最高 32 位
1xDSD, 2xDSD, 4xDSD, 8xDSD
支持所有輸入的 DSD via DoP
數位輸入 1x RCA 同軸
1x XLR
1x Word-Sync
2x Toslink
2x 高級隔離輸入模組插槽
XLR 模擬輸出 3.57Vrms 最大值
300Ω 平衡
電氣隔離
音量控制 1dB 步進(範圍 0 - 106)
音量控制可在菜單中禁用
顯示 自定義離散 LED 音頻時鐘同步顯示
可調亮度和自動關閉功能
控制 隔離 RS-232
IR 遙控器
前面板介面
功耗 35 瓦特(完全配置的 Discrete DAC)
底盤尺寸 寬度:17 英吋(432 mm)
深度:12 英吋(305 mm)
高度(不含腳):2 英吋(51 mm)
堆疊高度:2.65 英吋(68 mm)
重量 18 磅(8.2 kg)
產品腳 M6X1 螺紋
運輸尺寸 寬度:22 英吋(558.8 mm)
深度:18 英吋(457.2 mm)
高度:7 英吋(177.8 mm)
運輸重量 27 磅(12.3 kg)
附帶配件 使用手冊
MSB 遙控器
USB 充電線
雙連結電源分配器
4 個橡膠腳
4 個塑料腳插入物

 

技術規格表格
Discrete Supply 技術規格
AC 電壓 100V(固定)
120/240V(可選)
功耗 45 瓦特(完全配置的 Premier DAC)
底盤尺寸 寬度:8.25 英吋(209.6 mm)
深度:6 英吋(152.4 mm)
高度(不含腳):2 英吋(50.8 mm)
堆疊高度:2.65 英吋(67.3 mm)
重量 5.5 磅(2.5 kg)
產品腳 M6X1 螺紋
運輸尺寸 寬度:17 英吋(431.8 mm)
深度:11 英吋(279.4 mm)
高度:5 英吋(127 mm)
運輸重量 8 磅(3.7 kg)
附帶配件 IEC 電源線
雙連結電源線
相關評論

自然才是真美-MSB The Discrete DAC

2020/09/25發表

文‧林治宇 圖‧蔡承融

發送推文過去曾在許多場合聽過 MSB DAC,例如歷年的音響展與不同的音響店,感覺得出這是很好的 DAC,但是有多好,好到什麼程度,我卻答不出來,畢竟,要在一個不熟悉的空間裡,藉由一套不熟悉的系統分辨出訊源的優劣程度,並不是容易的事。但這一次,我說得出有多好了,答案是非常好,非常的自然流暢,溫暖舒適,很有類比的感覺,而且,這還只是 MSB 入門級的產品 — Discrete DAC,讓人不禁心癢了起來…

R-2R ladder DAC 的領先者

MSB 之所以好聲,關鍵自然在於自家開發的基於 R-2R ladder DAC 架構的 DAC 模組,目前有兩款,包括高階的 Hybrid DAC 模組,以及入門的 Prime DAC 模組。什麼是 R-2R ladder DAC?這要從 CD 開始發展的 1980 年代說起,當時的 CD 唱盤搭載的都是多位元 DAC 晶片,不同晶片運用的技術不同,而 R-2R ladder 電阻式 DAC 便是當時的技術之一,它是利用一連串阻值為 R 與 2R(例如 1 kΩ 與 2 kΩ)的電阻組成梯形網絡,當輸入數位訊號字節時,R-2R 電阻網絡會輸出對應的電壓,也就是類比訊號,當輸入連續的數位訊號,R-2R 電阻網絡輸出的電壓也會跟著變化,形成波形。

這一類的多位元 DAC 對於元件精密度要求甚高,不然會產生嚴重失真,它的設計難度較高,製造成本也較高。後來到了 1990 年代,開始出現單位元(1 bit)DAC 晶片,其原理是將數位訊號超取樣後轉換成 PWM(脈衝寬度調變)或 PDM(脈衝密度調變)訊號後進行轉換,轉換後須送入一個低通濾波器後還原成類比訊號。單位元 DAC 對元件精密度的要求不像多位元 DAC 這麼高,可以在一定的製作成本內取得良好的轉換精確度與夠低的失真,而且聲音還相當線性,因此逐漸取代多位元 DAC,其中又以基於 Delta-Sigma 調變的 DAC 更是廣受歡迎,截至今日,市場上大多數 DAC 晶片都是 Delta-Sigma 架構。


這樣說起來,R-2R ladder DAC 不就是過時的技術了嗎?技術沒有過不過時,只看如何運用。R-2R ladder DAC 的優點是噪訊低,動態範圍大,暫態反應快,只要達到足夠的電阻精度,同樣也能做到低失真表現,最重要的是,它不須經過低通濾波即可輸出類比波形,免除了一個劣化音質的關卡,完全切中音響發燒友的要害。反觀 Delta-Sigma DAC 有良好的線性,失真低,容易做到高位元 / 高取樣率的支援度,但噪訊較高,且需經低通濾波方能輸出類比波形,大有影響音質的疑慮,較不符 Hi-End 音響期待。由此可知,R-2R ladder DAC 更有機會達到完美數位訊源的標準,前提是電阻的精度要夠好,或是技術夠厲害,而這正是 MSB 一直在做的事。

延伸自旗艦系列的技術

MSB 從 1999 年便開始設計製造離散元件的 R-2R ladder DAC,經過多年持續研發,擁有許多獨創的先進技術,早已是業界的領先者。MSB 將他們的 R-2R ladder DAC 製成模組,用金屬外殼封裝,看起來像是桌上型 PC 的記憶體,但質感好的多。目前 MSB 共有兩款 DAC 模組,包括高階的 Hybrid DAC 與入門的 Prime DAC,然後利用這兩款 DAC 模組搭配出四個等級的產品。四級產品有何差別?旗艦的 Select DAC 用了 8 支 Hybrid DAC 模組,老二 Reference DAC 用了 4支Hybrid DAC 模組,老三 Premier DAC 有 4支Prime DAC 模組,入門的 Discrete DAC 則搭載 2 支 Prime DAC 模組。

Prime DAC 模組。


Prime DAC 模組雖是較低階的款式,所用的技術延伸自 Hybrid DAC 模組,因此具備和 Hybrid DAC 模組相同的特性,那些特性?首先,Prime DAC 模組不受檔案格式與取樣率的限制,什麼都能解,對 PCM 最高運作頻率達到 6 MHz,對 DSD 則來到 50 MHz,不僅可完整對應現在通行的音頻格式,未來就算格式提升了,它也能支援。運作採兩種模式,多位元 PCM 與單位元 DSD,意即兩種格式分開運作。其次,單支 Prime DAC 模組就是全平衡架構,訊號路徑上沒有任何 I/V 轉換、暫存緩衝或電晶體。越高級的機種運用越多支模組並聯輸出,藉此提高性能並降低輸出阻抗。此外,模組採用金屬外殼封裝的目的除了屏蔽外,更重要的是可嚴格控制溫度,以維持元件穩定運作。

與時俱進的模組化設計

輸出 / 入介面方面,Discrete DAC 和高階機種一樣採取模組化設計,可自行抽換模組,不會有閒置的介面。不過 Discrete DAC 不像其他機種所有輸出入介面都是模組式,它的數位輸入介面是固定的,位在背板中間的位置,備有 2 組光纖、1 組 RCA 同軸、1 組 AES/EBU 及 1 組時脈輸入。背板右側提供兩個插槽,讓使用者可自行添購其他輸入介面。類比輸出部分,Discrete DAC 標配 1 組 XLR 平衡輸出模組,使用者如需 RCA 單端輸出,必須添購模組來置換標配的 XLR 輸出。主時鐘部分,MSB 也採用模組方式,讓使用者有升級空間,但只限於 Discrete DAC 以上的機種,Discrete DAC 是不能更換主時鐘的。

Network Renderer V2 模組


MSB 採用模組式設計的優點,除了前述不會有閒置介面,用不到的介面就拔掉,可減少干擾外,還有一個優點就是能讓主機不斷與時俱進,功能異常強大,因為只要有新的介面、規格或功能問世,MSB 就可以藉由新的模組支應。MSB 的每個模組都用金屬外殼密封,只露出接點,因此屏蔽與隔離的效果特別好。此外,Discrete DAC 能安裝的數位輸入模組和其他高階機種一樣,並不因為是入門機就讓功能受限。這次送評的 Discrete DAC 便已加裝了 Network Renderer V2 模組,可支援 UPnP、Roon Ready 與 MQA,讓 Discrete DAC 除了原有功能外,也是一台性能強悍、功能豐富的串流播放機。


接著看到電源。MSB 一率採用外接電源,Discrete DAC 也不例外,它標配一台 Discrete Power Supply 電源,機殼為一體式鋁合金經 CNC 車製,內部配備兩組獨立的低噪訊線性電源,為 Discrete DAC 穩定供電。好還要更好,你也可以再添購一台 Discrete Power Supply,用雙電源共四路為 Discrete DAC 供電。要是這樣還不夠,那就直接升級至更高級的 Premier Powerbase 電源,一台就有四路供電,徹底釋放 Discrete DAC 的性能。




顯示螢幕使用音訊時鐘

Discrete DAC 的顯示螢幕看起來頗陽春,不過就是用一顆顆 LED 排列組成,只能顯示很基本的資訊,以其身價為何不用全彩螢幕?當然是為了聲音著想。螢幕是很大的噪訊來源,尤其複雜的螢幕必須使用專用時鐘,會對音訊頻率產生影響,因此 Discrete DAC 採用簡單明瞭的顯示幕,一共就 119 顆 LED,可以和音頻時鐘同步,不必另外備置時鐘,而且螢幕只在音頻訊號處理的間隔才會刷新,大大減少了電氣干擾。事實上,MSB 其他高階 DAC 的螢幕也是採用同樣設計,只是 LED 更多顆,顯示得更精細而已。




Discrete DAC 帶有音量控制(0 - 106),因此可接連接後級使用,組成精簡的系統。如果你用的是前後級或綜擴,建議你務必做兩件事,第一,將 Discrete DAC 的音量輸出調成固定輸出,把它當純 DAC 使用;第二,Discrete DAC 的輸出電平(增益)有高 / 低兩檔,請調至低檔,此時輸出阻抗更低,細節、層次、綿密感的表現更好。調為固定音量後,面板就不會顯示音量。此外,Discrete DAC 隨附兩組腳錐,可鎖在底部四角,一組是金屬的硬質腳錐,一組是橡膠軟質腳錐,兩者聲音走向差異蠻大的,可自行選用來調音。


試聽工作在我家裡進行,搭配 Electrocompaniet EC4.8前級與 NuPrime Evolution One 單聲道後級,喇叭是 Aurum Cantus Grand Harmony。這次送評的 Discrete DAC 已裝有 Network Renderer V2 串流播放模組,可支援 Roon Ready,我是 Roon 與 Tidal 用家,我的 Roon Core 是 QNAP NAS,因此試聽過程我全部採用串流播放。Discrete DAC 搭配 Roon 真好用,完全不須在 Roon 做任何設定,因為 Roon 自己就會設定至最理想狀態,各種格式、取樣率都支援,且能完整解譯 MQA,是聆聽 Tidal 的利器。

輕鬆表達圓滑曲線

整個聆聽過程中,Discrete DAC 沒出過任何狀況,從來沒 lag 或 中斷,工作極度穩定。Network Renderer V2 模組最高可支援至 24bit / 384kHz PCM 與 DSD512,我播放 DSD256,例如 2L 唱片公司的高解析檔案,挪威作曲家 Kim André Arnesen「Magnificat」專輯中的《Et misericordia》一曲,隨按即播,順暢的很。這是一首很慢很慢的歌曲,在殘響綿延的教堂中錄音,以室內樂團替一個青少年合唱團伴奏,當中還有一個女主唱,這首曲子很需要綿密感。透過 Discrete DAC 的播放,音樂非常流暢、舒緩,起伏的線性真好,從弱到強,再從強到弱,像是海浪湧起、落下,不是瞬間衝上去或掉下來,而是慢慢拉起,再緩和落下,是曲線。要 0 與 1 的數位訊源表達圓滑曲線,這不容易吧?Discrete DAC 輕鬆做到了。


有這麼綿密的聲音與線性的線條,聽弦樂是什麼感覺?就像在音樂廳裡聽到的,有著豐富的共鳴感,一整個和諧,沒任何緊繃感。例如阿巴多指揮柏林愛樂演奏馬勒第九號交響曲第四樂章,弦樂群像是密織而柔軟的布一層又疊過一層,龐大而緩慢,聲音非常濃郁,非常的厚,非常綿密,充滿了弦樂琴腔「嗡」的共鳴聲,音樂很沉重,聽起來卻不笨重。當中還有木管的聲音,柔和沈鬱,細膩優雅,聲線清晰,定位精確,聽到此處,我對 Discrete DAC 的讚賞又再深了一層。


又例如弦樂四重奏 Quatour Ebene 的「Fiction」專輯,乍聽之下弦樂音色好像沒什麼特別,光澤不特別明亮,也沒有黏稠的甜美質地,感覺起來,Discrete DAC 沒有什麼美化音色的作為,不會為音色加油添醋,但是聽起來一點都不單調,不僅音色非常好聽,而且紋理豐富,厚實綿密,鼻音豐潤,松香味飄逸,因為我聽到的就是昂貴弦樂器原本的音色質地,Discrete DAC 毫不遺漏將其忠實傳達出來而已,原本的音色就如此豐富美妙,何需矯揉做作。只要你的系統播得出這些細節,你就能輕鬆體會那種美。更棒的是,用 Discrete DAC 聆聽弦樂四重奏,無論開多大聲都不會覺得尖銳緊繃,線條感卻又極為清晰。別以為這很容易做到,你可以用自己的系統試試用大音量聽弦樂四重奏,很少不飆的。

力量瞬間湧現如同爆發

一般而言 R-2R Ladder DAC 的噪訊低,動態強,暫態好,是真的嗎?我在 Discrete DAC 身上確實聽到了這樣的表現。例如Audio Physic 二十五周年測試片,第 8 軌是馬勒第一號交響曲節錄樂段,節錄的部分是第三樂章後半進入第四樂章高潮的樂段。前面一大段沉重緩慢的鋪陳,當中像是巨人腳步聲的低頻,以大鼓輕敲,加上定音鼓的咚聲,弱而清晰,下沉感非常自然,上方弦樂聲部線條清晰,各部層次分明,全頻解析力皆優異,弦樂、銅管、木管紛呈,音色非常豐富。接著高潮來臨,力量瞬間湧現,如同爆發,Discrete DAC 拉出清楚的起伏階調,如同陡升的弧線,而不是一根垂直線條,徒然只有單調的強弱落差而已。此外,Discrete DAC 播出的是一個滿滿的音樂畫面,聲音非常飽滿,但裡頭每個元素都能清楚分辨,分毫不亂,結構井然有序,所有聲音融在一起,卻又能被一一解讀,毫無困難。我想這就是 Discrete DAC 厲害之處,將數位訊號完整、精確地解譯,把應有細節條理分明地還原播出。


優異的凝聚力與清楚音像輪廓也是 Discrete DAC 與生俱來的優點。例如 Leonard Cohen 的「Ten New Songs」專輯,第 1 軌《In My Secret Life》刻意錄得很近,讓演唱者與貝斯顆粒的音像顯得特別大,但透過 Discrete DAC 播放出來,音像並不會大到蓋住音場,而是清楚的在音場中間,輪廓清晰,音像浮凸,具體感極為優異,聲音非常扎實。此外,側邊的女重唱合聲,和主唱之間有著清楚的分離度,不僅可以聽到清楚的聲線,還有合音的層次,光是這首歌,就讓我聽到許多過去未曾聽到的東西。同樣的,音樂畫面,或是說音場,都被音樂元素給填滿了,但層次與分離度依然十分優異,讓音樂聽起來濃而不失精煉,沒有混淆的餘地。

優異的低頻解析力

最後再強調一項 Discrete DAC 的優點,就是低頻的解析力優異,展現豐富的層次。就以電子樂團 Enigma 的著名專輯「The Cross of Changes」為例,當中的低頻當然也是用電子樂做出來的,但過去我一直都不知道原來專輯裡的低頻處理得這麼好,不論軌跡、形體、量感、規模、層次與變化,都有高水準表現,Discrete DAC 讓我重新發現了這張專輯。又例如搖滾樂團 Dire Straits「Love Over Gold」專輯第 1 軌《Telegraph Road》,前奏底層有一個音量很小的極低頻聲線,持續不斷在低鳴,你還記得那是什麼樣的聲音嗎?在我的印象裡,總要把音量調大,才能清楚聽到這個晦澀的低頻,音樂開始之後,又得把音量調小,免得太大聲,而且這個低頻的規模還蠻大的,襯在悠遠的後方,但這次透過 Discrete DAC 聆聽才知道,其實用正常音量就可以清楚聽到這低頻了,而且連位置與規模都能抓準,沒有模糊的餘地。

總的來說,Discrete DAC 的低頻具有優異的解析力與清晰且豐富的層次,量感則是恰到好處,整體的平衡感非常好,它幾乎沒有偏重的頻段,但細節豐富,凝聚力強,聲音密實,厚度佳,柔軟度及其優異,音像有很好的實體感與重量感,音場則具有良好縱深與 3D 感,具有好訊源的一切優點。基本上 Discrete DAC 所做的就是正確提供細節,然後用最自然的手法表現出來,讓使用者在毫無壓力的情況下盡情聆聽音樂,享受豐富的音色與流暢的起伏。不僅如此,Discrete DAC 具備自家開發、浸淫多年的 R-2R Ladder DAC 核心,絕非一般使用大量產製晶片的 DAC 可比擬,又透過可彈性擴充的介面提供了強大功能,讓器材可升級並與時俱進,不退流行,實是初入 Hi-End 訊源領域的優選。

器材規格

MSB The Discrete DAC
型式:DAC
支援最高格式:32 bit / 3,072 kHz PCM,8 × DSD
數位輸入:Toslink × 2,RCA Coaxial × 1,XLR × 1,word-sync × 1,模組插槽 × 2
類比輸出:XLR × 1 / 最高 3.57 Vrms
本體尺寸 / 重量:432 × 51 × 305 mm(寬×高×深,高度不含腳錐)/ 8.2 kg
電源尺寸 / 重量:210 × 51 × 152 mm(寬×高×深,高度不含腳錐)/ 2.5 kg
參考售價:請洽代理商
進口總代理:上瑞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