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ac Sub-2070.2 超低音

Elac
NT$114,000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SUB 2070單體所使用的振膜材質為Elac獨家開發的AS三明治複合結構,振膜內層為發泡纖維材質,外層為鋁合金,三層之間以特殊的膠合處理,兼具剛性以及阻尼特性。此外,該超低音也與SUB 2050一樣,採用密閉式箱體設計,當振膜往箱體內縮,箱體內氣壓就會增加,產生將振膜往外推的力量;相反地,當振膜往外推,箱體內氣壓就會降低,產生振膜內縮的力量。如此一來,單體的反應速度會比反射式箱體來得快,而SUB 2070採雙單體設計,箱體內空氣所受的力會比單支單體更大,更可加速單體的來回速度。除此之外,SUB 2070的兩個單體外還加裝反射板,讓聲音從狹小的空間中流洩而出,更可加強低音的能量。 或許有人會問:SUB 2070搭載雙單體,若兩個單體之間稍有差距,豈不是更會造成不必要的震動?為此,我們做了個小實驗,將五十圓銅板立於SUB 2070之上,並將音樂的音量開到最大,藉此觀察五十圓銅板會不會因為震動而倒下。至於結果如何?我們透過影片記錄該SUB 2070實地運作的狀況,讓大家見識其驚人實力。 採BASH擴大電路設計,瞬間功率達600W 在擴大電路方面,SUB 2070與同系列超低音一樣,採用BASH (Bridged Amplifier Switching Hybrid的縮寫,可翻作「橋接式擴大交換混合式設計」)的擴大模組,這樣的擴大模組結合了D類擴大以及A/B類擴大兩種設計,訊號先經過D類擴大處理後,不經過低通濾波器,直接送至A/B類擴大電路處理,這樣的設計,兼具有D類擴大的高效率,與A/B類擴大的低失真特性,是超低音中常見的擴大電路設計。SUB 2070在這樣的設計下,頻率響應範圍為18-180 Hz,超過人耳可聽範圍的低限,而瞬間功率最高可達600W。 AUTO EQ加上APP操控,調整管理更容易 SUB 2070在背板上具備一組Line-in左右聲道RCA輸入端子,還有左聲道、右聲道以及中央聲道3組喇叭輸入端子,提供多種連接方式。若要將SUB 2070的內建低音管理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原廠建議透過喇叭端子與前端雙聲道擴大機或AV擴大機的喇叭輸出端子相連。若是透過RCA與前端擴大機的Line-Out輸出相連,那麼超低音管理功能就由前端AV擴大機主導了。 本站試聽室有一對Elac 310.2 JET書架喇叭,正好可與SUB 2070組成2.1聲道系統。試聽時,我將SUB 2070還有310.2 JET透過喇叭線同時接至Linear Acoustic LAV 50綜合擴大機,搭配Auralic Vega 2網路串流播放機做為訊源。SUB 2070除了背板上的端子外,在其它地方找不到任何調整旋鈕,所有參數完全透過手機上控制。將SUN2070主電源開啟後,面板下方的藍色LED燈變會閃爍,此時只要將手機透過藍牙與SUB 2070連接,藍色LED就會由閃爍狀態變成持續發亮,而「SUB Control」APP也可以直接操控SUB 2070。 完成「SUB Control」內的「AUTO EQ」功能後,尚有分頻點、相位以及超低音音量等功能尚帶調整。關於分頻點與音量,我邊播放不同類型的音樂,邊調整這些參數,若是這些參數設定不夠理想,會有某些低音樂器聽起來特別突出或凹陷的情形,要不然就是在播放大提琴時,低音與中音之間的銜接聽起來不夠順暢。而如果超低音的音量調得太大,不但會讓聽感不均衡,還會讓試聽室天花板轟隆作響,大大影響聽感。至於相位的調整,我也是邊播放各類型音樂,微調相位,讓低頻的節奏與雙聲道喇叭的音樂一致,並不會產生拖拍或頻段凹陷的狀況。透過這樣的調音方式,並不會明顯感受到SUB 2070轟隆作響的威力,然而,在SUB 2070的助攻下,音樂聽起來會有什麼不一樣?讓我們趕緊試聽,便知分曉。
規格說明
技術規格 詳細資訊
型式 主動式超低音
箱體 封閉式設計
單體 2 x 250 mm AS cone
頻率響應 18 - 180 Hz
分頻點 40至150 Hz,可連續調整
擴大機類型 橋接擴大交換混合電路(BASH-Tracking)
最大擴大機功率 600瓦
待機功率消耗 1瓦
最大功率消耗 900瓦 (full load)
輸入端子 2 x line-in(RCA); 1 x ELAC WL-interface; 3 x LS level
輸入靈敏度 2 x 70 mV (RCA)
輸入阻抗 20 kΩ (RCA)
外觀 黑色或白色烤漆
附件 AC電源線
尺寸 475 mm x 360 mm x 385 mm
淨重 32.0 kg
相關評論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