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ulder 812 前級、耳擴、USB DAC、串流播放機

Boulder
NT$400,000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Boulder 812 – 切合新世代享樂習慣,體驗 High End 級音質捷徑

 • Archimedes

 

「先入為主」,總會在各方各面帶來錯誤認知。小型器材力量不足、多功能音響不入流、買得起中高價器材不會沒有空間、兩聲道與耳機是兩種玩法、Boulder 就是巨大和昂貴等等,全都是錯誤印象。

要修正以上觀念,其實毫不困難,了解一下 Boulder 812 為何物,就足夠了。

另一種發燒模式

去年,一個英國品牌推出一個 Half size 系列,價位屬中高級別,主要針對耳機玩家。以及沒有足夠聆聽空間、只能在自己睡房發燒的族群,當中又以年輕人為主,同時包括一些未能全面佔據客廳的男士們。

當時看看一個網上留言說:「買得起這個價錢(器材)的人,會沒有空間(玩音響)?」不知道如此形容這種人,也許是與世界脫節,或是另一種「先入為主」吧。

經已成為專業人士,卻仍然和父母同住的年輕才俊,為數並不少。就算放眼土地問題不如香港那麼嚴重的歐美國家,亦有同類狀況。這個族群有多少人?不清楚,只知道足夠讓多個 High End 級音響品牌有意開發之,Boulder 是其中之一。

針對部署

有人可能會說:「為何不可以和父母一同發燒呢?」這種人可能忘記自己年輕過,忘記避開長輩、尋求自己天地的日子。當父親開始 用 ICQ,大家就轉用 MSN;當長輩都學習 Facebook 時,年輕人早就逃至 IG。況且,音樂、耳機、音樂品味都是私密愛好,各有各玩才是王道,「其實自己一個更開心」嘛。

這個族群是如何發燒呢?能夠適應小型聆聽空間,甚至書桌的器材是首選;耳機與小型主動式揚聲器是主力(也許前者最為重要,畢竟與家人同住,揚聲器還是有機會騷擾其他人);既然要玩耳機,耳擴擁有平衡輸出就更吸引了;網路串流服務理應是最主要的音樂來源;擁有 USB type B 和 TOSLINK 輸入的就更好,用來連接電腦以及遊戲主機嘛;可以透過智能電話和平板電腦操作,也是重要因素。

Boulder 812 可以一次過滿足以上需求,甚至是超額完成。

首先,812 體積細小,佔地面積與一台 14 吋手提電腦相若,但機身依舊是 Boulder 傳統風格,以 CNC 銑床將鋁合金挖成所需形狀,外型複雜、厚實又堅固,而且兼顧了功能與美感。

重溫歷史

在此回顧一下 Boulder 創辦人 Jeff Nelson 的簡史。早於上世紀 70 年代,他已經擁有自己的錄音室,同時亦設計了一些相關設備。及後到其他公司工作,負責設計專業錄音器材,並且取得一定成就。

到了 1984 年,他創立了 Boulder,開展個人事業。

Boulder 於 1994 年購入了一家 CNC 銑床公司,開始有能力自行生產複雜的金屬組件,包括機殼,讓 Jeff Nelson 各種意念,都化為現實。這些厚重、複雜而造工精緻的機身,就是由此而來,亦變成了 Boulder 的招牌形象。

而 812 所屬的 800 系列,始於 2005 年,這個系列最初是主推體積相對細小、但同樣厚重、聲音表現亦沒有折衷的器材。雖然聲音質素出眾,身價亦較容易負擔,不過也許是時機不對,或是 Boulder 產品就是巨大的形象太過強烈,令 800 系列算不上暢銷,整個系列亦慢慢沉靜下來。

到了 2018 年,800 系列再添新成員,體積也不限於緊緻,例如866串流解碼合併機。而866的成功,亦成為了 812 的基礎之一。

812 繼承了 866 的串流、解碼功能,而且沒有後級,因此可以在前級部分投放更多資源。代理強調,812 的前級不但比 866 更出色,只要和同廠 1110 前級同場比較,就會明白 812 有多強。

滿身利刃

正如之前提到,812 集網路串流、DAC、耳擴、前級於一身。串流部分既可用第三方 Apps,亦可以利用 ROON 去控制。

812 的 DAC 部分取材自 866,核心是 Analog Devices AD1995 DA 晶片。這枚晶片最高對應 PCM 24bit/192kHz,以 USB type B 輸入時,其實可以對應 DSD64。假如配合 ROON Core 作為訊源,其實播放到最高 PCM 24bit/384kHz、DSD512,由 ROON 演算法降頻至 Analog Devices AD1995 支援的格式。

其他數碼輸入還有 USB type B、TOSLINK、Coaxial RCA,亦可以利用 USB type A 介面接駁外置記憶體。

至於模擬介面方面,812 備有兩組立體聲 XLR 輸入、一組立體聲 XLR 輸出。只設平衡式模擬介面,是 Boulder 傳統。模擬介面要去到耳擴部分,才有單端輸出。耳擴介面分別有 3.5mm TRS、6.3mm TRS 兩組單端;4-pin XLR、4.4mm TRRRS 兩組平衡。這四組耳擴是同時運作,即是可以同時接上四副耳機。而耳擴與前級放大線路互相獨立,使用時需要二選一。

更勝 866

812 的前級是 R2R 梯形電阻列陣,當中涉及仔細的元件測量與配對。而音量線路是可以 By Pass 的,方便融入家庭影院系統,前級功能非常齊全。

在原廠 Control App 內,就有更多細緻設定,包括音量類型、上限等等,而且每組輸入都可以獨立設定,非常體貼。

Boulder 器材出名力量強橫、輸出強勁,能量與動態不遜於 PA 系統,而聲音質素卻是一流 Hi Fi 級數。就算是個子細小的 812,力量都同樣優秀,前級部分最大輸出為 14Vrms、最大增益有 19.4dB。812 的音量細分為 100 級,可以非常細緻地調校音量。此外,812 與之前試聽 866、1110 和 1160 前後級一樣,力量是傳統 Boulder 級別,密度與雄渾程度非常出色,不過在「柔」的方面,比以前走得更盡,亦即是剛柔兩極都撐得更闊。

兩全其美

我們準備了兩個舞台給 812,第一個是大試音室,配上 soulution 311 後級、B&W 801 D4 揚聲器、Analysis Plus Power Oval 2 MK2 電源線(812)、inakustik Referenz Power Station AC-4500 電源處理器(812 在此取電)、Clarus Crimson High Current 電源線(後級)、inakustik NF-1204 AIR XLR 訊號線、inakustik LS-1204 AIR 喇叭線。全程經 Qobuz 播放音樂。

在此配搭與空間內,812 帶動後級的能力實在優異,不但聲音密度高,比起很多很多擁有巨大供電線路的前級都要好力,而且動態表現完全不負 Boulder 之名,力量隨傳隨到,動態起得快,又收得俐落。

正如方才所言,新世代 Boulder 於剛柔兩極都去得盡,令它們可以重播到更複雜、對比更細緻的音樂演奏,感情亦更加細膩。

而且,這種細緻對比,在大空間內都非常清晰。用法國鋼琴家 Alexandre Tharaud 的獨奏專輯去驗證 812 的個性。這位鋼琴家觸鍵力度細緻,追求在鋼琴上奏出如歌的連音效果,一定程序淡化了機械感與硬朗。器材要有能力把這種演奏播出來,但不能令鋼琴變得柔弱,畢竟這種樂器就是巨大、厚重、琴槌擊打金屬弦發聲、擁有巨大共鳴箱。有級數的器材,就不應只得個中間點,需要兩全其美。

812 就是這種級數的器材,而且聲音中性,音色鮮明但不會誇張,細緻多於鮮艷。播放同一位鋼琴家多張專輯,不同鋼琴、不同錄音場地的變化非常明顯,即是 812 不只是中性,亦十分敏銳。

它的控制力、音場還原能力,從一件樂器去到大樂團,甚至搖滾演唱會這種定位是後製得來的專輯,都同樣出色。那種活力,無論甚麼音樂類型,都同樣聽得到,令音樂變得動聽。可以說,今時今日的 Boulder,無論在錄音還原能力還是寬容度,都更勝從前,這就是進步。和一眾中性器材、線材合作,聲音沒有半點乏味,不用偏色,也無需調味,只是重現音樂真味,已經極為吸引。

試音過程中,亦使用過 Antipodes Audio K50 作為 ROON Core,聲音當然勝過只用 812 去串流,只是考慮到後者的身價,每個項目都同樣出色,所以再添新訊源這個選項,可以放得較後。

可大可小

812 第二個舞台是細試音室,配上 PSI Audio A14-Ms 主動式書架揚聲器,今次是近場聆聽,這種距離與桌面音樂玩法差不多。

說實話,如此簡單的聆聽方式,812 帶來比大空間更大的感動。812 既可以在大空間內舒展巨大能量、動態和密度,換成細空間,亦不覺任何縛手縛腳。聽回之前在大房播放的那些專輯,一切都合比例地縮細,不會令空間超載,也沒有半點擠迫,聽得很舒暢。

而這種聆聽方式,是年輕一輩的主流發燒入門情況,能夠在有限條件內,依然提供到這種級別的聲音質素,最重要是令人聽得投入,Boulder 這一着棋實在高明。簡單地得到出色音樂享受,感覺很單純,卻很美滿。

之前提到,812 在各方面都有出色寬容度,來到耳擴部分亦一樣。利用 4.4mm TRRRS 連接 Sennheiser HD 812,當然沒有任何問題,而且無需用到高增益,表現經已頗為全面。

但驚喜是利用 3.5mm TRS 接上 Fender Ten5 CM。這款耳機不是很受得力,然而 812 在同一增益下,既可以將 Sennheiser HD 812 推得好,又不會令 Fender Ten5 CM 出現超載,更沒有明顯底噪,亦不會令耳機在極限邊緣遊走。這種寬容度好得出奇!

無論針對哪個市場、為哪些人的享樂習慣而設計也好,亦無損 812 的優秀。812 是一款出色的串流、解碼、耳擴,前級更是非常驚喜,就算你只想要其中一項功能,812 都有能力挑戰同價位的單一功能器材。

規格說明
項目 詳細說明
基於 866的DSP濾波器和DAC線路
耳機靈敏度 可調
支援系統 IOS與Android系統
輸入增益 可調
功能切換 可切換耳擴與前級功能
音量旋鈕與機箱 Boulder原廠製造
音量控制 100db光學編碼音量控制
保護電路 創新保護電路
尺寸 30.48 x 30.48 x 8.9 (cm)
重量 6.35公斤
相關評論

Boulder 812 D/A 前級 耳擴,當高級耳擴來買都值

Boulder的產品一向都是頂級代名詞,對於大部分音響迷而言只能遠觀,無法親炙。不過自從推出Boulder 866串流綜合擴大機之後,其接地氣的價格開始讓許多音響迷有機會聆聽Boulder的美聲。而Boulder 812則是更進一步,將頂級耳擴納入無所不能的前級,成為耳機族、音響迷鎖定的購買對象。

Boulder 812 D/A 前級 耳擴,當高級耳擴來買都值 Boulder 812 DA 前級 耳擴 (2).jpg 耳擴 前級 串流擴大機 Boulder812 頂級耳擴 高級耳擴 評測
Boulder 812 前級、耳擴、USB DAC、串流播放機:您現在只聽耳機嗎?可以買812;您以後要買DSP主動式喇叭嗎?可以買812;即使您未來是想買被動式喇叭,只要加個後級,812永遠夠用。事實上,以812的各項傑出表現,我覺得即使將812當成高級耳擴來買都值。
 
早在2020年8月時,Boulder就宣布要推出812,這是繼866串流綜合擴大機之後,Boulder的另一部價格接地氣的產品,而且是集前級、耳擴、串流、USB DAC於一身的多功能產品,只要搭配後級或主動式喇叭就是一套完整的音響系統。不過,812一直到2022年4月才真正推出。這段期間剛好就是COVID-19肆虐時期,可能812的延遲推出跟疫情期間欠人欠料有關。

Boulder 812 D/A 前級 耳擴,當高級耳擴來買都值 Boulder 812 DA 前級 耳擴.jpg 耳擴 前級 串流擴大機 Boulder812 頂級耳擴 高級耳擴 評測
▲812的外觀與866相似,雖然體型比較小,但仍然是堅固無比的重裝甲設計,一看就知道是Boulder的血統。
 
Boulder 812 D/A 前級 耳擴,當高級耳擴來買都值 Boulder 812 DA 前級 耳擴背板.jpg 耳擴 前級 串流擴大機 Boulder812 頂級耳擴 高級耳擴 評測
▲812的面板上沒有顯示幕,但最左邊卻有四種耳機插孔,顯然耳擴的地位在812身上是很重要的。這四個耳機插孔如果沒使用時,可以用磁吸蓋子蓋住,比較美觀。

1970年代起家
我們都知道,Boulder由Jeff Nelson創立於1984年,事實上早在1970年代,Jeff Nelson就已經投身專業音響行業,當時他擁有錄音室,還自己設計混音機。後來Jeff Nelson到Pacific Recorders公司上班,設計出Tomcat Cart (Tape Cartridge) Machine,這是一種當時廣播公司廣泛使用的匣式機,賣出至少3,000部。
 
1984年,Jeff Nelson終於自己創業了,創業作就是外觀不起眼的500後級,大部分都是賣給專業領域。500的後續機種就是500AE(Audiophile Edition),這部後級資深音響迷可能還有用過。1989年推出M系列,1995年推出2000系列,這時正是Boulder的轉捩點,機器外觀大幅提升,這也就是2010前級、2020 DAC,2050單聲道後級與2060立體後級。
 
1998年Boulder第一次搬家,同時購入Haas CNC,開始自家製造機箱。1999年推出1000系列,第一部就是1060立體後級。2000年推出DAC Pre 1012,這部DAC前級還帶有唱放,開啟了Boulder這類產品的先河。2002年推出那部著名的2008唱頭放大器。2003年推出1010前級,搭配1060後級。
 
2005年推出800系列,這是Boulder的入門機種,讓更多人得以親炙Boulder的器材,第一部就是850單聲道後級,800系列一直生產迄今。2007年推出865綜合擴大機,也就是866的哥哥。2008年推出1021 Network Disc Player,正式進入網路連線播放音樂檔時代。2009年為了因應1008唱放所需要的表面黏著元件,Boulder購入相關機器,也開始了Boulder線路設計的新頁,從此大量使用SMD技術。
 
800系列價格親民
2011年又是Boulder的新頁,當年推出3000系列,第一部就是3050單聲道後級,這部後級8歐姆負載輸出2,100瓦,迄今仍然是Boulder的旗艦後級。2013年推出2100系列,這是2000系列的升級機種,包括2110前級、2150單聲道後級、2160立體後級與2120 Streaming DAC,Boulder正式跨入串流時代。2015年購入新廠區,著手建設,2016年搬遷到現址,新廠占地23,000平方英尺。
 
2017年推出1100系列,包括1110前級,1160立體後級。2018年推出他家體積最小的508唱頭放大器。2020年推出866串流綜合擴大機。2022年推出812。
 
從2018年開始陸續推出800系列產品,而非3000系列產品,也可窺知Boulder近年的策略是讓更多人買得起他家產品,也是符合目前市場需求的產品。目前已經著手推出與812搭配的861立體後級,至於什麼時候推出?那就不是我能夠預測的。
 
Boulder 812 D/A 前級 耳擴,當高級耳擴來買都值 Boulder 812 DA 前級 耳擴圖說3 4 5.jpg 耳擴 前級 串流擴大機 Boulder812 頂級耳擴 高級耳擴 評測
▲圖03:812的面板上沒有顯示幕,但最左邊卻有四種耳機插孔,顯然耳擴的地位在812身上是很重要的。這四個耳機插孔如果沒使用時,可以用磁吸蓋子蓋住,比較美觀。
▲圖04:這是812的各種訊源。
▲圖05:這是812的二組類比輸入端子。


強大的功能
812的外觀跟866串流綜合擴大機如出一轍,最大的不同就是866的面板左邊是觸控顯示幕,而812則是耳機插孔。再來866並沒有音量旋鈕,但也是有四個操控旋鈕,可見812可說是植基於866的產品,不同的是812沒有後級,而且添加了耳擴功能。

812的面板是有一點斜度的,搭配箱體左右二側不規則的散熱片,看起來很獨特。其實左右二側的散熱片對812而言主要是裝飾用,因為並沒有功率晶體貼在上面,不過整部機器的鋁合金可以幫助內部電路的散熱倒是真的。這種獨特的散熱片承襲自866,而866的散熱片是美國(加拿大裔)著名後現代主義、解構主義建築師Frank Gehry(1929-)的設計手筆。他的著名設計建築包括西班牙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洛杉磯迪士尼音樂廳、紐約雲杉街8號大樓等等,這些建築都跟866那不規則的散熱片有相似之處。

面板上左邊是一個有紋路的音量旋鈕,中央有四個按鈕,從左到右分別是輸入切換、耳機前級輸出切換(亮燈代表選擇耳機)、Mute(-30dB)與Standby。輸入訊源包括Streaming、USB、Opt 1、Opt 2、Coax、Input 1、Input 2。您只要按輸入切換鍵,它就會由上到下輪著切換。Boulder的音量控制系統從1990年代的2010開始,就已經採用R2R陣列分砌式音量控制系統,並非傳統炭膜接觸式,調整範圍100dB,每段1dB。
 
Boulder 812 D/A 前級 耳擴,當高級耳擴來買都值 Boulder 812 DA 前級 耳擴圖說6 7 8.jpg 耳擴 前級 串流擴大機 Boulder812 頂級耳擴 高級耳擴 評測
▲圖06:812的左右二側散熱片與866相同,都是Frank Gehry所設計,雖然內部沒有功率晶體,但仍起了一定的散熱作用。
▲圖07:812的面板上只有四個操控鈕與一個音量旋鈕。其餘操控都要以App執行

▲圖08:散熱片也是CNC削切而成,包括內部的鎖螺絲支架都那麼強壯,這就是Boulder

四種耳機插孔
面板最左邊則是四個耳機插孔,包括XLR平衡、Sony Pentaconn 4.4mm平衡、傳統6.3mm立體、傳統3.5mm立體。這四個耳機插孔如果不使用時,可以用一塊上面有山形圖的磁力遮蓋蓋住,讓面板的視覺效果更為一體。老實說,很少看到前級上提供這四種耳機插孔的,可見812的設計是要滿足重度使用耳機的音響迷。這個耳擴很厲害,內部以串疊晶體陣列組成,它可以在選單中選擇Low Gain或High Gain,一般靈敏度的耳機設定在Low Gain就很夠用,而像Hifiman HE1000這種低頻敏度的耳機就要選擇High Gain。能夠提供Low、High Gain二種選擇,也可見設計者對耳機很內行,看來812這個耳機放大部分表現應該不俗。

二組類比輸入
來到背板,首先看到的是一排三組六個XLR端子,那是一組類比輸出,以及二組類比輸入。換句話說,812可以當作前級不是說假的,它擁有二組XLR輸入端子,的確可以當前級使用,您可以加個唱放聽黑膠唱片,也可以聽盤帶。或許您會擔心,自己的後級沒有XLR輸入端子該怎麼辦?很簡單,去買一組一端XLR、另一端RCA的訊號線就可以了。何況,除非是真空管後級,現在的後級很少沒有XLR輸入端子的。

背板上還有數位輸入端,包括RCA同軸一組、光纖二組、USB-B(DAC用)一組,Ethernet一組,以及四組USB Host(連接擁有USB槽口的器材,例如Wi-fi Dongle等)。您可以聽衛星廣播、隨身碟等。
 
Boulder 812 D/A 前級 耳擴,當高級耳擴來買都值 Boulder 812 DA 前級 耳擴圖說9 10.jpg 耳擴 前級 串流擴大機 Boulder812 頂級耳擴 高級耳擴 評測
▲圖09:這是812的內部,右邊是電源供應線路,左邊前方是耳機插孔。其餘好幾塊線路板分別是耳擴線路板、R2R音量控制線路板、數位輸入線路板、類比輸入線路板、數位類比轉換線路板等。內部用的全部都是SMD表面黏著元件。
▲圖10:這是812的頂蓋,為何要將頂蓋削出一個內凹圓形?為何要在頂蓋上再鎖一塊板子?這其中一定有它的設計作用,否則不必浪費工時成本。

串流等無所不包
從這樣的端子中,可以了解812可以唱串流,可以唱音樂檔,可以透過Internet傳輸,可以透過藍牙傳輸,也可以透過AirPlay傳輸,而且還可與ROON相容,可說該有的都有了。想要操控812,除了在面板上直接操控之外,還必須下載Boulder Controller App,這個App設計很簡單,可以選擇輸入端,調整音量大小,還有一些選單設定。使用時只要點選頁面上的Boulder 812,就可以進入操作頁面。如果要進入選單,就按左上角那個選單圖示(三條線),進入之後就有一些實用設定。

812的面板沒有選單按鈕,所以選單必須在App中操控。812也沒有附實體遙控器,如果您有需要可以另購。此外,只要您的網路線連著812,如果有新的軟體升級,就會自動透過網路完成,不需要您操心。

在選單中,可以設定的項目包括Volume(Volume Type、Max Volume、Volume Default、Mute Level、Balance),Input Settings(Input Trim、Theater Mode、Input Balance、Input Image),Output Settings(Headphone Gain、DAC Mode、Preamp Always On),System Settings,Network Settings,Factory Defaults,Input Defaults等。

 

App設定
這麼多的設定,有必要嗎?認真說是有必要,不過常用的設定出廠前廠方就已經先設定好,您只需要動手做幾項而已。例如音量的設定我就認為不必動它,輸入設定稍微需要解釋,所謂Input Trim就是將所有的輸入訊源調成一樣的音量大小聲,這樣在切換不同的訊源時,就不會有音量大小不均的情況。

而Theater Mode就是家庭電影院模式,如果您選擇On,那麼812的音量控制就失效,而且輸出是全輸出,如果此時您接在後級或主動式喇叭上,很可能就會聽到可怕的超大聲音樂。所以,您一定要確定是接了AV環繞處理器之後,才可以打開這個模式。

而在Output Settings中,耳機增益可以選High或Low,一般耳機選Low即可,特別難推的耳機則選High。DAC Mode是要將812專門當DAC使用,開啟這個模式時,那二個類比輸入端就會失去作用。Preamp Always On是當您想要在聽耳機的同時,也能聽到喇叭在唱歌。如果沒有選這個模式,當您切換成聽耳機時,前級輸出就會切掉,只會聽到耳機有音樂。
 
Boulder 812 D/A 前級 耳擴,當高級耳擴來買都值 Boulder 812 DA 前級 耳擴圖說11 12 13 14 .jpg 耳擴 前級 串流擴大機 Boulder812 頂級耳擴 高級耳擴 評測
▲圖11∶812的操控以App為之,主頁面可以選擇輸入訊源以及音量控制,使用方便。
▲圖12∶812的基本設定也是以App為之,只要按左上角的Menu圖示(三條線),就可以進入設定頁面,按照指示逐項設定。
▲圖13∶這是812的設定項目。
▲圖14∶進入音量設定之後,會出現這幾種設定選項。


ROON Ready
812的說明書中沒有提及數位類比轉換以及相容規格資料,我詢問台灣代理商文鴻,得到的答案是移植自866。866的DAC晶片是採用Analog Devices的AD1955,這是一個Multibit Sigma Delta DAC晶片,規格上只達24/192,可唱SACD。我實際以USB DAC來播放音樂檔時,PCM最高只能唱到24/192,DSD最高只能唱到DSD64。從原廠目錄中,可知數位訊號進入812內部之後,如果有必要,會經過非同步轉換,將取樣頻率升到最高,再經過軟體與DSP處理,最後才送入AD1955 DAC晶片。這樣做的目的是要讓失真降到最低。
 
聽文鴻說如果以ROON來播放,可以與DSD512或24/384相容,我猜那應該是透過ROON的轉換機制來「讀取」,不過不管內部如何升頻降頻,最終來到DA轉換晶片時,還是會受限於AD1955的規格。為何時到今日,Boulder還要採用這個已經有點年紀的DAC晶片呢?原因無他,聲音表現優異。所以即使在規格上不是飛天鑽地,Boulder還是決定採用它。

怎麼搭都好聽
聆聽812的場地在我家開放式大空間,我拿812搭配Pass 350.5後級,也直入ATC SCM 100ASL主動式喇叭,還有搭配McIntosh MC3500 MKII。至於喇叭則是AER Momentum與DynamiKKs!Monitor 10.15。這麼多的組合,812都讓我覺得好聽,可見它的聲音基調很中性,並沒有什麼癖性。聽來聽去,我選擇812搭配Pass 350.5後級,驅動DynamiKKs!Monitor 10.15。原因是聲音直接、人聲鋼琴飽滿有勁,音像凝聚浮凸,聽起來有個性。如果是用AER Momentum,聲音調性明顯偏柔,音像形體沒那麼浮凸,不過聽起來也比較沒有壓力。如果直入ATC,聲音比較中性,也就是味道比較淡。搭McIntosh來聽DynamiKKs!也不錯,低頻顯得更足,高頻也會稍微突出點,我覺得也相當好,有真空管機搭配號角喇叭的那種感覺。

二種耳擴增益
讓我先說812的耳擴吧!既然812準備了四種耳機輸入插孔,而且增益還可以選高或低,顯然Boulder是有針對耳機族來設計的。我用了四付耳機來測試,一付是我使用多年的HiFiamn HE1000,一付是Audioquest Nighthawk,還有Enigmacoustics Dharma D1000,最後一付是Yamaha HPH-200。除了HiFiman HE1000之外,其他三付耳機我都把耳擴增益調在Low Gain,這樣就已經夠大聲了。而HE1000則一定要調在High Gain,否則即使音量旋鈕轉到最大,音量也還無法過癮。

老實說聽這四付耳機很辛苦,因為耳機線都不長,在接著前級與後級時,我只能搬個椅子坐在812的前面,否則坐在地板上聽也太辛苦了。如果是純把812當耳擴使用,擺在書桌上或聆聽座位旁邊,當然就不必這麼辛苦了。

812的耳擴效果如何?很棒,而且聲音跟接上後級、喇叭明顯不同。其實從耳機上聽到的聲音會比較接近812的「原音」,因為少了後級、喇叭與空間的加料。當然每付耳機的聲音特質都不相同,所以我所聽到的「原音」也是不同的。

Boulder 812 D/A 前級 耳擴,當高級耳擴來買都值 聽耳機也會有形體感嗎.jpg 耳擴 前級 串流擴大機 Boulder812 頂級耳擴 高級耳擴 評測
聲音醇美
既然如此,要以哪一付耳機為準呢?聽來聽去,我決定以Hifiman HE1000的聲音為準。原因是其他三付耳機的「味道」都比較濃,有些人可能會喜歡,但會讓我的判斷失準,所以我選擇比較中性的HE1000。用耳機聽812,我發現812的聲音很醇美,高頻不會突出,不會有侵略性,也不會有刺激感,聽起來是甜潤帶溫暖的。而中頻段飽滿,聲音線條聽起來是圓的,不是扁的,人聲很有肉感,鋼琴音粒圓潤帶著重量感。低頻段量感充足而不超量,感覺音樂的底部相當厚,也不會渾。
 
例如我聽Nils Lofgren那張「Nils Lofgren Band Live」時,鋼弦吉他爽脆甜美有剛性質感,又有彈性,但卻不會張牙舞爪,也不會有侵略性。而Nils Lofgren的嗓音爽朗寬廣,帶點粗獷的喉音質感,但同樣也能透露出肉聲的溫暖。又例如我聽Jim Reeves的「The Essential Jim Reeves」時,Jim Reeves的嗓音振動細節真是豐富又突出,而且透明感超好,形體超真實。或許您會懷疑,聽耳機也會有形體感嗎?有的!怕就怕您的耳擴跟耳機水準不夠。

低頻有彈性
812耳擴的低頻雖然不是超多那種,但是很有彈性,當我聽Yello那張「Baby」,內中的電子低頻就能夠一顆顆打出來,感覺好像迴力球打在牆上又彈回來一般。聽那張著名的「宇宙河馬」時,那些電子低頻一個個形體清晰無比,而且往下沉的軌跡無所遁形,低頻軟Q又帶著彈性。聽Malia & Boris Blank那張「Convergence」時,那種凝聚的低頻形體更是一般喇叭系統很難聽到的,因為喇叭系統受到空間的制約,多少都會膨脹甚至散形,但是耳機不會。所以,我可以聽到812耳擴那清晰無比的低頻解析,還有很美的音質。老實說,雖然是電子合成器做出來的,但無論是伴奏或人聲的純淨感是喇叭很難做到的。
 
再來聽Edgar Moreau所演奏的「Kol Nidrei Op.47」,那大提琴的音質音色真的太美了,弓弦摩擦的細微震顫感用耳機聽來更是刺激,其超越喇叭的「真實感」真的會讓人興奮。而伴奏樂團的絲絲縷縷也解析得很清楚,而且和諧。老實說,如果有一副好耳機配上好耳擴,除了Soundstage不要談之外,錄音師所炮製出來的優美音效與豐富的細節真的是勝過喇叭。當然,大喇叭在聆聽空間所營造出來的那種音樂親密性與包圍感在耳機上是享受不到的。
 
Boulder 812 D/A 前級 耳擴,當高級耳擴來買都值 405器評Boulder軟體.jpg 耳擴 前級 串流擴大機 Boulder812 頂級耳擴 高級耳擴 評測
▲韓國女小提琴家Sueye Park所演奏的「Journey Through A Century」非常精采,雖然只是一把小提琴獨奏,但各種小提琴的演奏音效盡顯,而且音質音色非常美。

甜美光澤
聽Sueye Park所演奏的「Journey Through A Century」時,812耳擴的優美音質再度呈現,那小提琴的甜美、光澤、柔軟度、彈性、擦弦質感等真的太棒了。這張唱片只有一把小提琴獨奏,演奏者以各種演奏手法來表現不同的樂曲,同時也讓我們廣泛的享受到各種不同的小提琴音效。在此,812的耳擴表現實在沒話說,我不知道更好的表現會是如何?
 
用耳機聽大型管弦樂其實有點痛苦,因為耳機所呈現的左中右狹窄音場跟實際喇叭聆聽經驗差太遠了,例如我聽西貝流士的「第七號交響曲」、聽孟德爾頌的「第三號交響曲」、聽蕭士塔高維契的「第四號交響曲」等,音樂中的細節的確非常多、非常清晰,但音樂的層次感與深度感再怎麼樣也拉不開來。但即使如此,我依然可以清楚感受到這幾張唱片的不同錄音效果,包括音質與高、中、低頻段的差異,這也是解析度超高的耳擴能夠提供的聽感。
 
整體來說,812的耳擴品質非常好,假若您擁有十幾萬的耳機,搭配這樣一部耳擴其實也不過份。何況,這部「耳擴」又是DAC,又可唱USB DAC與串流,還有二組類比輸入,可以讓您聽黑膠或錄音帶,最終又可當前級使用。這樣算下來,即使您真的將812當耳擴來買也不會浪費。

串流優異
耳擴的表現說過,接下來我要聽音樂檔與串流(我聽Tidal)。我的音樂檔不少,高解析、超高解析也不在少數,到底音樂檔會比串流好上多少?老實說很難講,就以Mercedes Sosa所唱的那張「中南美洲彌撒」來說,我的音樂檔是24/96高解析檔,聽了並沒有比Tidal串流一般版好,只能說伯仲之間。再舉一例,就說DG那張Edith Peinmann所演奏的德弗札克小提琴協奏曲(Peter Maag指揮捷克愛樂),我的音樂檔是24/96高解析檔,而串流也是一般規格,沒有MQA,二者聽起來可以聽出不同,但我不能說誰勝過誰。我猜造成不同的原因是母源不同,我的高解析音樂檔顯然是賣檔案的公司自己轉成高解析檔的,但不知道他們是用什麼母源去轉的?所以比來比去,我覺得沒有什麼意義。既然如此,我就不另外說聽音樂檔的聽感,只說聽Tidal串流的感受。

打磨細緻
812的聲音聽起來不毛噪,音質美,好像打磨得很細緻的玉雕,整體聽感屬於圓潤沉穩那類型。高頻段沒有刺破空氣那種突出感,也沒有非常高的光澤,屬於量感足夠又帶著收個性斂的聽感。而中頻段則很飽滿,音像凝聚,樂器、人聲的形體好像內聚力很強,表面張力很大,形體浮凸。低頻段顯得很穩固,紮實,溫和,量感不是特別多,但低頻基礎能夠輕鬆承載中頻與高頻,營造出很好的音樂平衡感。當然以上的聽感難免受到搭配的後級與喇叭的影響,不過我已經儘量取上述多套搭配的共通點來敘述。
 
例如我聽Edgar Moreau的「Kol Nidrei Op.47」時,大提琴聲音一唱出來,馬上就感受到優美的音質,還有很真實的擦弦質感。聽Sueye Park那張「Journey Through A Century」時,也不免感歎小提琴的音質美極了,那種美好的感受就會觸動大腦,分泌出能夠讓人產生快感的腦啡。聽Beatrice Berrut所彈的那張「Jugendstil」時,鋼琴的細節真是多到來不及聽,加上真實的觸鍵質感,再度讓大腦享受到很美的音樂。

形體浮凸
用812來聽人聲時,由於喇叭的關係,我聽到的人聲無論男女都是形體浮凸的、中氣十足的,飽滿的嗓音。江蕙、葉蒨文、姚斯婷、Christel Alsos、Fink、Stevie Ray Vaughan、Jim Reeves、Leonard Cohen等的嗓音雖然各有其本質,但聽起來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打磨得很精緻,不會粗。
 
用812聽喇叭時,有幾項耳機比不上的聲音表現,那就是音場中的空間感、層次感與深度感。例如我聽Hungaroton那張韋瓦第「魯特琴協奏曲」時,所有的演奏都是那麼細微,但是812卻能以細微的聲音細節建構出龐大的空間感。聽「John Williams in Vienna」時,管弦樂的層次也都拉開了。而聽蕭士塔高維契「第四號交響曲」或梅林茂的「滿城盡帶黃金甲」電影配樂時,最前面的樂器與最後面的大鼓之間呈現很真實的空間深度感。

當耳擴都值
有人說Hi End音響器材幾十年不變,那是偏頗的結論,事實上Hi End音響器材一直隨著時代在變。耳機夯起來以後,大部分前級都加上耳擴;音樂檔流行時,前級開始與DAC結合;串流音樂主宰市場之後,前級又加上串流播放功能。現在主動式DSP喇叭越來越多,帶有耳擴、DAC、串流播放功能的前級需求也越來越強,這就是812。您現在只聽耳機嗎?可以買812;您以後要買DSP主動式喇叭嗎?可以買812;即使您未來是想買被動式喇叭,只要加個後級,812永遠夠用。事實上,以812的各項傑出表現,我覺得即使將812當成高級耳擴來買都值。

Boulder 812 D/A 前級 耳擴,當高級耳擴來買都值 Boulder 812音響二十要.jpg 耳擴 前級 串流擴大機 Boulder812 頂級耳擴 高級耳擴 評測

Boulder 812 D/A 前級 耳擴,當高級耳擴來買都值 Boulder 812音響五行個性圖.jpg 耳擴 前級 串流擴大機 Boulder812 頂級耳擴 高級耳擴 評測

Boulder 812 D/A 前級 耳擴,當高級耳擴來買都值 Boulder 812樂器人聲十項評量.jpg 耳擴 前級 串流擴大機 Boulder812 頂級耳擴 高級耳擴 評測

Boulder 812 D/A 前級 耳擴,當高級耳擴來買都值 Boulder 812 DA 前級 耳擴技術規格.jpg 耳擴 前級 串流擴大機 Boulder812 頂級耳擴 高級耳擴 評測

Boulder 812 D/A 前級 耳擴,當高級耳擴來買都值 Boulder 812評測參考器材.jpg 耳擴 前級 串流擴大機 Boulder812 頂級耳擴 高級耳擴 評測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