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輯錄自「HIFI中国音响网 / avfline.com」】
作為2010的後續版本,Boulder 2110的外觀基本和2010一致,最大的差別也許在顯示屏,內在方面,除了依然采用左右聲道和控制電路分開供電之外,2110采用全新微處理器控制,實現高效率低功耗的待機模式!
故事是從普達Boulder 2110的前一代2010開始的。
Boulder 2010平衡式前級,美國品牌(Boulder,成立於1984年),出產年份大約在1995年,2010並非遠古神器,普通發燒人群對其可能知之不多,但在高級玩家中,Boulder 2010卻是許多人知曉的經典銘器。其實,Boulder 2010只是2000系列中的一部前級,這個系列中的單聲道和立體聲後級也是非常經典的產品。
Boulder 2010到底有何過人之處?
從外觀上看,Boulder 2010顯得典雅大氣、硬朗而不古板,現代感十足,說白了就是具有一種極致的Hi-End氣質,單單這個外觀來估價的話就值好幾萬,這就是硬實力。
從結構上看,Boulder 2010就像一座別墅,兩個聲道和操作控制完全獨立安置在各自的廂房裏面,之間互不幹擾,各司其職,而這個廂房的材質上乘,並且堅固耐用;為了給這座“別墅”提供穩定潔凈的電源,Boulder特別為2010設立獨立的“供電房”,並且每個廂房都有獨立的供電線路,這是非常極致的做法;這種做法無疑把電源幹擾、各聲道之間的信號串擾以及控制電路對音頻信號的影響拒之門外。
內在方面,Boulder 2010的兩個獨立的放大器以抽屜式安裝在各自的廂房裏面,拆卸極其容易;作為核心部分,2010每個聲道采用了9個獨家特制的Boulder 993放大模塊,而不是把分立元件直接做在電路板的傳統做法,這9個模塊以何種方式工作,廠家並沒有發布相關資料,我們也不能妄加猜測;把放大部分做成模塊的不乏其人,不過一般都是一個模塊了事,有些甚至只是為了商業秘密而為之,而Boulder 2010整機一共使用了18個模塊,其規模之大前所未聞,事實上Boulder 993放大模塊不單是使用在Boulder 2010上,其它型號的機器也使用,也許可以這麽理解,Boulder 993就是一個超級運放。
音量控制方面,Boulder 2010使用的是精密電阻通過微電路進行控制的固態式音量控制器,每級可作0.1,0.5或1dB進行音量調整,一共有100dB的調整幅度;在音頻輸入、輸出接口方面,Boulder 2010完全舍棄RCA接口,而是使用信號傳輸更完美的平衡接口。
說完Boulder 2010,真正的主角就要登場了,它就是Boulder 2110。
對於那個年代來說,無論是設計上還是聲音表現,Boulder 2010都堪稱完美,就算經歷了十幾年的變遷,2010的表現依然頂級。盡管2010如此優秀,但廠家依然認為有提升空間,另外由於目前元器件的生產工藝及技術都非常先進,因此對2010更新換代就顯得很有必要。
於是Boulder的設計師Jeff Nelson將整個經典的Boulder 2000系列重新設計,推出全新的2100參考級系列,這個系列包括2110前級、2150單聲道後級和2160立體聲後級,而2110前級顯然就是2010前級的後續版本。
兩個獨立的放大器以抽屜式安裝在各自的箱體裏面,拆卸極其容易。
2110采用的是改良的993S超低噪音放大模塊
完全舍棄RCA接口,而是使用信號傳輸更完美的平衡接口。
Boulder 2100電源供應器供電,由它向2110前級的各部分分別供電。
作為2010的後續版本,Boulder 2110的外觀基本和2010一致,最大的差別也許在顯示屏,2110采用的是重新設計的高能見度白色LED顯示屏,這個顯示屏貫穿整個面板,顯得更加現代;箱體結構方面,Boulder 2110依然采用2010的4箱體設計,機身由廠方自己的加工中心以精密數控機床生產而成,而材料上廠方采用的是6060-T6航空厚鋁板打造的內鎖扣式精密機箱,沒有可見的裝配螺絲;面板則經過精細打磨和陽極氧化處理。
內在方面,Boulder 2110在2010的基礎上做了不少的提升。除了依然采用左右聲道和控制電路分開供電之外(由獨立的Boulder 2100電源供應器供電),2110采用全新微處理器控制,實現高效率低功耗的待機模式;模塊方面,2110采用的是改良的993S超低噪音放大模塊;而全模組化線路板采用了廠家自己的surface mounting平面貼裝電路板工藝生產技術,具有更好的品質控制,可以提高可靠性和一致性,減少信號線路長度以及PCB電容值和噪音輻射;音量控制方面,Boulder 2110采用CMOS控制線路,可以達到1000級的全平衡音量控制,能以0.1dB或者0.5dB的精細幅度進行調節,這種線路具有極低的噪音;除此之外,Boulder 2110具有12V觸發輸出,用於開啟與其連接的後級放大器,另外全新設計的Boulderlink聯機控制系統,可以監控各產品的工作狀態。
試聽Boulder 2110是在典雅音樂花園的米蘭房進行,房間裏燈光柔和、色彩溫馨,除此之外這裏還顯得一塵不染,因為從那些豪華器材表面的反光上沒有覺察到耀眼的灰塵,這裏寬敞、不壓抑,因此身處其中有一種舒適感。
威信WILSON Audio MAXX 3 大型落地音箱,此箱的低頻響應達到19.5Hz。
Boulder 2110此時就在房間左前方的音響架上,與之搭配的前端音源是法國文豪 Calypso Reference CD轉盤和 C8 Reference 解碼器,它們都是分體式設計,並且轉盤采用的是類似於LP的裸露式設計,如此級別的器材足以保證前端音源的質量了。
Boulder 2110 後端是同門的3060旗艦立體聲後級放大器。此後級在8Ω負載下具有900W的輸出功率,而且能推動低至2Ω負載的音箱,此時輸出功率可達2000W,並且工作在A類的情況下;3060一共用上了120枚功率管和48個濾波電容,整機重量達到204kg。
而整套系統的終端是威信WILSON Audio MAXX 3 大型落地音箱,此箱的低頻響應達到19.5Hz,這是許多高級落地箱都未能做到的事,人耳能聽到的低頻頻率可達20Hz,就算低於此頻率的聲音也可能讓身體感受到,而高頻響應方面MAXX 3達到22.5kHz,並沒有追求超高的頻率響應,基本上把心思花在可聞頻率上;另外MAXX 3的效率有91dB,廠方要求與其搭配的功放功率最小為20W。
這是一套怎樣的組合,從CD到音箱,件件都是銘器,而且售價不菲,其聲音表現又會怎麽樣呢?
法國文豪 Calypso Reference CD轉盤和 C8 Reference 解碼器,它們都是分體式設計。
事實上當我們在聽上揚出版的《EARTH VOICES(大地原音)》時,就可以感受到那種超越高級音響的音場表現。強烈的舞台感下面有著真實感一流的定位,這種感覺可以輕松獲得,而無需像聽一般的Hi-Fi音響一樣要去琢磨,人聲和樂器的實體感很強,這是一般Hi-End音響比較難以達到的高度,如果好的音響表現的聲音很幹凈的話,那麽眼前的這套豪華組合表現出來的聲音是幹凈而真實。
在欣賞《馬蘭士試音碟14》的“The men you were”時,那種懶洋洋的超低頻很容易就重現出來,看來WILSON Audio MAXX 3 落地音箱的低頻響應起了不小的作用,當然這也要求前端的音源到前級和功放都不能打折扣。
在欣賞了一段時間的音樂之後,可以感受到整套系統在速度上是隨音樂類型和本身的錄音品質而變化,音響本身的個性並沒有太多地強加在音樂之上。
接著,欣賞雨果出版的弦樂三重奏《歐洲故事》,整套系統表現出來的還是那種強大的音場表現力。那種高於人耳的音場就像你是台下的聽眾一樣,而且大提琴沒有讓人厭惡的那種琴腔,然後依然還是這套系統獨有的那種聲音真實感,因此那種感染力很容易把聽者拉回皇帝位。
Boulder 3060旗艦立體聲後級,此後級在8Ω/900W的輸出功率,並且工作在A類的情況下。
與表現優秀的音響比較,這套音響在音色、聲音平衡度、速度以及清晰度上並沒有太多過人之處,只是更加註重細節,而音場的表現力更是超越了優秀音響的標準,另外聲音的真實性也是這套豪華組合的價值所在。
對於一套系統來說,音源和終端的音箱可能是最重要的,而前級這個紐帶必須有平直且足夠寬的頻響,同時必須有極低的噪音和音染,如果前級表現不佳,那麽其它器材的潛力也就發揮不出來。對於本文主角Boulder 2110,雖然我們不能直接以整套系統的聲音表現來對它下定義,但是不可否認,正是Boulder 2110的出色發揮才保證了後端的出色表現,才能讓整套系統擁有極佳的音場表現及準確的定位和聲音的真實感,由此可見Boulder 2110是一部能忠實傳播音頻信號,能激勵好後端功放的極佳前級。
後語
這是一套售價在200萬左右的豪華音響組合,Boulder 2110在此表現得十分出色,也是筆者所聽過的組合中表現最好的幾套之一,當然除了器材本身的素質之外,典雅音樂花園的音響房的設計顯然有利於發揮整套器材的潛力,環境的因素是絕不能忽視的一環,尤其是這樣的一套音響。
對於這樣的一套音響,值得那些有一定財富的愛樂者去擁有,對於普通大眾來說,就算不買有機會也要聽一下,只是希望到時您不會中毒。
項目 | 詳細說明 |
---|---|
平衡輸入 | 6 x 3 Pin XLR |
主要平衡輸出 | 3 x 3 Pin XLR |
AUX平衡輸出 | 1 x 3 Pin XLR |
最大輸入電平 | 7 Vrms |
最大輸出電平 | 28 Vrms |
總階波失真 | + N,2V輸出,從20 Hz到5 kHz 0.0008%(-102 dB),在20 kHz時0.001%(-100 dB) |
最大電壓增益 | 20 dB |
音量範圍 | 100 dB (0.1, 0.5, 1.0 dB ±0.01 dB) |
輔助路徑增益 | -1 dB |
頻率響應 | 20 Hz至5kHz +0.00,-0.03 dB |
頻率響應 (−3 dB) | 0.02 Hz和300 kHz |
串音L到R或R到L | -134dB或更低,20Hz到20kHz |
串音相鄰輸入 | -134 dB或更低,20 Hz至20 kHz |
串音Main至AUX | -130 dB或更低,20 Hz至20 kHz |
輸入阻抗 | 333kΩ平衡 |
輸出阻抗 | 100Ω平衡 |
電源要求 | 90-120V / 200-240V,50 - 60 Hz |
最大功耗 | 240W,待機85W |
前置放大器重量 | 63磅(28.6公斤) |
電源重量 | 48磅(21.8公斤) |
【全文輯錄自「普洛影音網」】
Boulder的產品在大家心目中,貴是第一個跳出來的 字眼,重是第二個,那麼第三個呢?我要說「貴得有理」。
為何我說Boulder擴大機貴得有理呢? 第一、如果您能夠在距離50公分內仔細端詳它的箱體作工,就會不自覺的發出讚歎聲:這真是太美的 金屬工藝。您知道嗎,這麼美的箱體造形與這麼精緻的箱體作工,都是在Boulder自家工廠內完成的。
第二、如果您仔細看過內部設計,也會讚歎工程師設計得一點贅肉都沒有,沒有多餘的花招,就是最 短的訊號路徑,最好的元件,最合理的佈局而已。或許您要問:既然一切都是最精簡沒有贅肉的設計,何來那麼大的箱體?電源、電源、電源,一切都是要求最高的電源所致。還有就是抗振、抗振、 抗振。
圖中可以看到Boulder新的993S增益模組,這種新模組跟以前一樣,都是分砌式OP Amp,不同的 是,以前模組使用穿孔元件,現在的993S則使用表面黏著元件。使用表面黏著元件的好處是完全消除 穿孔元件那二支腳跟電路板可能會產生的干擾。此外也把音樂訊號路徑縮短了。至於表面黏著元件怕 有無法承受大電流的可能,這在前級上也完全不必擔心,因為前級的電流很小,表面黏著元件可以輕鬆應付。 除了10個增益模組之外,全機都使用表面黏著元件與各類IC,繼電器,只有4個穿孔元件。或許您會 奇怪,怎麼看不到電源有關的電路?電源裝在另外一個盒子中,與主機箱完全分離。事實上主機箱還 分為三部分,左右聲道各佔一個獨立機箱,另外還有一個獨立機箱安置操控邏輯線路,徹底隔絕跟音 樂訊號放大線路的干擾。這樣的前級您看過嗎?享受過嗎? 圖中看到的只是一個聲道的音樂訊號放大線路與輸入、輸出線路而已。
打開機箱,厚厚的頂蓋內面又貼上一層避震用的金屬板,讓又大又長的頂蓋進一步降低振動的可能。 機箱內的電路板用一塊金屬架子架著,沒有跟箱體底部接觸,也進一步降低電路板的振動。仔細看電 路板,除了少數幾個電阻仍然是傳統穿孔元件之外,其他都是表面黏著SMD元件。Boulder不僅機箱 回覆 支持 反對 舉報 在工廠內自己做,自己也有表面黏著自動插銲機,線路板也在自家廠裡完成。像這樣的Hi End音響工 廠真是不多見。 機箱內看到的那個小環形變壓器應該是待機用的,真正的電源供應都在底下一層,沒有拆開上層的線 路板無法看到。我可以想像底下那層一定是大大的環形變壓器與大大的濾波電容。請注意,圖中只是 一個聲道而已。既然是一個聲道,為何會有左右二邊對稱的線路板呢?2150是平衡架構,一邊是正相 線路板,另一邊是反相線路板,二者合組成一個聲道。
在您看不到的左右二邊,總共有80個功率晶體與48個濾波電容,這是一個聲道的份量,難怪能夠發出 1,000瓦輸出功率。此外,您也可以看到內中使用的增益模組是99H2,這是低電壓版的99H。您知道 2150一個聲道有多重嗎?淨重,請注意是淨重240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