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render A1000 串流播放機

• 可變輸出 AKM4490REQ 雙單聲道 RCA 類比輸出
• HDMI ARC 輸入
• USB 數位與同軸輸入和輸出
• 支援藍牙 AptX-HD 和 Google Cast Audio
• 1 個可自行安裝 2.5″ HDD 或 SSD 的插槽
aurender
NT$138,000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A1000

傳承 Aurender 的經典精神,升級進化。

高效能類比播放器,具備多樣化的輸入/輸出選項,讓系統整合更加順暢。

 

功能齊全

A1000 提供傑出的音訊表現及豐富的新功能,對於尋求身歷其境且具備多元數位輸入/輸出系統的音樂愛好者來說,是完美的選擇。告別複雜的連接與軟體限制,A1000 全新設計的多種連接選項,讓每個人都能輕鬆上手享受音樂。不論你偏好 Tidal Connect、Qobuz Connect(透過 Google Cast Audio)、藍牙 AptX-HD、Roon 還是 Aurender Conductor,現在你完全掌握你的音樂。

 

在硬體方面,A1000 配備了頂級的 AKM 4490REQ 雙單聲道 DAC 晶片和四核心 2.0GHz 處理器(ARM Cortex-A55),每個都由低噪音的線性電源供電。延續 Aurender 傳統,提供 1 個 SSD 儲存插槽,用於存放你的個人數位檔案收藏。後面板新增了 HDMI ARC,讓電視連接更具相容性,同時保持卓越的音訊品質。所有這些功能都包裹在一個美觀且堅固的鋁製機殼中,並附有功能齊全的遙控器和 6.9 英寸全彩顯示器。A1000 以優異的音效表現與入門級的價格定位,準備將你的音響系統提升到另一個層次。


主要特點

可變與固定輸出

A1000 配備了高品質的單端 RCA 輸出與 DAC 級別的無損音量控制,可作為前級放大器使用,直接連接到擴大機。

對於擁有高階前級或綜合擴大機的使用者,只需在 Conductor 應用程式中關閉音量控制,將 A1000 轉為固定輸出模式,成為即插即用的音源設備。

 

數位連接

A1000 配有同軸與光纖數位輸入,可連接額外的數位音源,如 CD 傳輸器或電視。通過這種方式連接的任何設備都將受益於內建 DAC 的卓越音質。

A1000 亦配備同軸與 USB 數位輸出,為未來的音響升級做準備。無論你的系統如何進化,A1000 都可以輕鬆連接外部 DAC,繼續擔任串流與伺服器的角色。

 

用戶自安裝儲存空間

需要大容量存儲?可安裝高達 8TB 的 SSD!若更偏好串流播放而非存放檔案,也可以不安裝硬碟,節省不需要的存儲成本。

 

藍牙 AptX-HD 與 Google Cast Audio

可從多種行動裝置無線傳輸音訊,讓你無縫享受喜愛的音樂。

 

HDMI ARC 輸入

配備 HDMI ARC 輸入,A1000 可以輕鬆整合進你的家庭劇院,讓你享受來自電視串流服務與其他連接設備的優異音質。

 

藍牙 LE 遙控器

無論是背景音樂還是專注的聆聽體驗,都可以放下螢幕,通過全功能遙控器輕鬆管理播放清單。

規格說明
項目 規格
產品尺寸 13.8″寬 x 14″深 x 3.8″高
產品重量 18.3磅 (8.3公斤)
包裝尺寸 19.6″寬 x 18.8″深 x 10.2″高
運輸重量 26.5磅 (12公斤)
材質 CNC 加工鋁製機殼
前面板顯示器 6.9″ 1280 x 480 寬 IPS 彩色 LCD
前面板控制 電源、輸入、輸出、模式、播放/暫停、下一曲、上一曲、音量旋鈕
遙控器 藍牙 LE 全功能遙控器
電源 全線性環形電源
處理器 四核心 2.0GHz CPU (ARM Cortex-A55)
記憶體 4GB DRAM
儲存容量 1 個 2.5” 插槽
系統與快取儲存空間 32GB eMMC 系統儲存,120GB NVMe 快取儲存
資料 USB 端口 1 個用於外部儲存裝置
軟體套件 Aurender Conductor
網路端口 100/1000 (Gigabit)
功耗 播放 (15W),高峰 (20W),待機 (1.4W)
ARC 1 個 HDMI ARC 輸入(電視 ARC 端口)
12V 觸發端口 1 個用於外部設備
類比輸出 RCA (非平衡)
DAC 晶片組 AKM4490REQ 雙單聲道
類比輸出支援格式 最高至 32-bit / 768 KHz, DSD512 (Native)
數位輸出 COAX RCA, USB 外部 DAC 支援
USB 輸出支援格式 最高至 32-bit / 768 KHz, DSD512 (Native)
數位輸入 COAX RCA, Optical/Toslink, USB Type B, ARC
支援格式 DSD (DSF, DFF), WAV, FLAC, AIFF, ALAC, M4A 等
串流協定支援 Tidal Connect, Spotify Connect, Airplay
Google Cast Audio 支援從 Qobuz, Youtube, Deezer, Bugs, Melon 等平台投放音訊 (最高至 96kHz/24-bit)
藍牙 最高支援 AptX-HD
相關評論


Aurender A1000評測:這次終於心滿意足了

【全文輯錄自「普洛影音網」】

來自韓國的Aurender又推出新機種了,但不同於上次個人評測過的AP20串流綜擴以及MC20時脈產生器,皆屬於超過50萬元的高階製品,這次新推出的A1000平實許多,價格落在十萬出頭。

即便如此,經過實際試聽,我還是要對A1000的高完成度感到十分驚艷;論外型、論作工、論內部應用的核心技術,它幾乎與自家的高階機種無異。顯然經過前面幾次的「重金研發」,原廠這次選擇重新調整腳步,將公司資源適度垂直下放,讓入門機種也能黃袍加身,要在15萬元內這極具競爭力的價位帶,殺出一條血路。

而就成果來看,A1000無疑是一款非常成功的作品,甚至可以說:它是一款回顧過去,將Aurender最好的傳統都保留下來,再針對過去的弱項進行補強,從功能、音質、外型,再到價格,要給您一個無從挑剔的全方位滿足。

▲作為自家目前最入門的串流DAC,我要說A1000展現出的聲音效果讓我非常驚訝。不僅精美的機箱設計高度與自家高階機種看齊,內部用料的講究程度也完全對得起這個售價,更別說這回額外新增的支援能力,提供一個全方位的滿足。

 

正式支援Roon


還記得當初第一次接觸Aurender時它什麼都好,緊緊鎖定在高階數位流訊源的市場定位,完全符合當時(現在也是)的音響市場趨勢。產品在推出不久就以精美的外型設計,以及精湛的數位技術在音響圈站穩腳步。

 

唯一會讓音響迷有所抱怨的,大概就是當時Aurender為了配合軟、硬體的整合採用了封閉式系統,無法支援Roon,這對於某些用家來說是暗傷。直到去年開始,原廠重新調整戰略位置,著手研擬與Roon聯手的可能性。終於在今年中宣布,除了自家某些過於早期的機種,其餘現役產品皆能透過日後的韌體更新,逐一支援Roon Ready。其中,當然也包括這次新推出的Aurender A1000。

 

更多元的應用方式

 

就規格來看,A1000屬於自家串流DAC的A系列。內部除了具備完整的串流能力,應對技術全面,用家也能自行安裝SSD硬碟作為音樂伺服器。重點是,A1000內部兼具解碼功能,同時備有音量控制可作為前級使用,等於一部器材身兼三職,用家只要搭配一部獨立後級即可發聲。

 

只是,這次的A1000比過去機種更完善的地方,在於它一次整合了更多元的串流技術以及數位輸入、輸出,讓用家可依照聆聽習慣做出更多的搭配變化,也是這次A1000的亮眼之處。

▲A1000的外型設計與自家高階機種並無太大差異,金屬加工的細緻感同樣出色,配合前面板6.9吋的IPS全彩LCD顯示幕,可為外型帶來高級感受同時還能顯示歌曲訊息。

 

新增了哪些新功能呢?首先,是A1000具備一組HDMI可做ARC聲音回傳。當初在評測AP20串流綜擴時,我認為它什麼都有,就是少了一組HDMI ARC我覺得稍嫌可惜,沒想到這功能竟然在A1000身上實現了。

 

所謂的ARC看似很常見,但我認為以現代大家都是以客廳作為主要娛樂中心的聆聽習慣,ARC這功能非常實用。簡單來說,ARC就是能將智慧型電視的音訊透過HDMI回傳交由A1000來解碼,等於可將具備串流功能的智慧型電視作為訊源,將內中豐富的YouTube、Netflix或者Disney+等串流影音內容做更好的解碼輸出,徹底活用A1000內部的解碼技術。

 

再來,A1000這次的數位輸入也更有彈性了。不僅具備標準的RJ45、光纖,以及同軸,這次還新增了一組USB Type B,讓您可直接將A1000作為USB DAC使用,配合筆電也能發聲。而在數位輸出部分則同樣具備同軸與USB Type A,意味著您日後若想獨立升級DAC,也可保留A1000精彩的串流功能將其作為音樂伺服器使用。

▲A1000的背板具備多組輸入與輸出,數位輸入包括光纖、同軸、HDMI ARC、USB Type B以及RJ45,不僅能搭配外置硬碟以及內建SSD硬碟使用,還能以數位輸出將其作為音樂伺服器。這次原廠也附上藍牙遙控器,讓操控更方便。

在串流技術方面,A1000一共支援Tidal Connect、Spotify Connect、AirPlay以及Qobuz Connect等串流技術。這次甚至新增了Bluetooth Aptx-HD以及Google Cast Audio無線傳輸,直接開啟隨身裝置無線音訊解碼的可能性,配合原廠本來就十分成熟的Aurender Conductor音樂播放軟體,以及前面提到的Roon Ready。

我要非常訝異的說:A1000基本上就是目前Aurender最入門,但技術對應能力最全面的串流解碼機種,根本超值!而就A1000的產品定位與對應技術之趨勢來看,我認為或許再過不久,我們就能看見Aurender推出自家第一款獨立後級了。

入門機罕見的超值用料

打開頂蓋看內部,我對A1000的驚喜還沒結束。這次原廠採用了全新的線路配置,雖然因應成本關係,內部少了過去高階機種常見的金屬隔間作屏蔽,但整體線路規劃依然井然有序,大致上可區分成數位母板、電源配置,以及數位轉換與類比輸出線路。

 

首先在數位訊號直入的數位線路板部分,原廠採用的是全新四核心2.0Ghz ARM Coretex-A55作為CPU,具備4GB DRAM記憶體。內中系統的暫存讀取記憶容量高達120GB,這有助降低串流的音訊延遲,並提供更好的串流體驗。

 

作為原廠的入門機種,A1000內中有許多作法都非常「不入門」。例如在末端DAC解碼部分就一次用上雙DAC架構出Dual Mono,也就是雙單聲道模式。原廠選擇在單一聲道上使用一只AKM4490REQ做解碼,藉此換取最大的聲音動態範圍以及音場分離度。這只晶片最高可對應PCM 32Bit/768kHz、DSD512,以及MQA的解碼,我想這對應規格大概也是同價格區間之冠,無從挑剔。

在類比輸出末端,也可見原廠某些巧思作法,例如他們就採用了OPA828這類高速OP Amp,在與AKM4490這類略帶女性特質的解碼晶片互補下,呈現快速、高透明感、強弱動態分明,卻又不失高頻柔美韻味的聲音風格,調音手法高級。

▲A1000的線路板是2024年全新製品,內中採用大量SMD表面黏著元件,取最短路徑。線路劃分包括數位母板、電源供應,以及末端的DAC轉換以及類比輸出線路。其中最為講究的在於DAC採用Dual Mono模式,以兩只AKM4490REQ DAC晶片做解碼,換取最好的動態範圍。另外就是電源供應一次用上三組電源也是入門機少見,大的供應給數位串流前端,兩顆小的則是專屬於DAC轉換與類比線路,作法講究。

 

從機內,我們還看見了多組時鐘,原廠不僅將44.1kHz以及48kHz音訊交由兩組時鐘做個別的時脈鎖定,XMOS USB接收晶片也具備一組獨立高精度時鐘,用以降低Jiiter。

但A1000最為講究的,我認為是它的電源處理。過往的Aurender高階機種向來採用多顆電源做供電分流,這是符合產品身價的「必要手段」。但A1000這次是定位在自家的入門機,我沒想到原廠這次竟然也比照辦理。

A1000在機內一共配置了三顆獨立電源,一大兩小;大的專屬於前端的數位串流、CPU,以及數位介面轉換使用,兩顆小的則獨立供應給末端解碼與類比輸出線路,為左右聲道獨立供電。配合內中眾多肉眼可見的黃色小型濾波電容,為訊源帶來乾淨且穩定的供電品質,絕對是過去同價位帶之數位訊源不可多得的電源設計。

▲Aurender當初在成立時,最受人知曉的就是自家研發的Conductor App非常好用,不僅與自家的硬體效能完美匹配,內中可整合各大音樂串流平台的搜尋功能也幾乎媲美Roon。經過多年的技術發展,現今的Conductor已經更新到最新版的V3,提供更完善的聆聽操控體驗。

 

高水準依舊

 

進入試聽,本次選在二號試聽間,參考器材以Linear Acoustic LA-V120綜擴驅動B&W 702 Signature落地式喇叭,試聽時,我選擇將Aurender前級音控關閉。由於A1000僅備有一組RCA類比輸出,因此參考線材使用個人熟悉的Nordost Blue Heaven RCA。

 

首先,若與社內的參考機對比,A1000有幾項表現超級出色。例如它的聲音很透明,細緻感很強;那種細緻感是可以將小提琴豐富的音色漸層表現得非常優美,同時還夾帶著豐富紋理的那種,不是抹上一層柔光吃細節,這點非常厲害。

當我用A1000聆聽參考體,無論是聆聽鋼琴還是小提琴,那種琴音的光澤配合豐富細緻紋理的表現能力,彷彿近距離觀賞一件昂貴的瓷器一般,貴氣由內而外,令人真心讚賞。

▲本次試聽位於本刊二號試聽間,搭配器材包括B&W 702 S3 Signature喇叭,Linear Acoustic LA-V120綜擴,以及Nordost Blue Heaven RCA訊號線。

 

當天我先聽了許多音響迷都熟悉的「Bach:Sonata」。現場聽見的小提琴散發著如同金絲一般的光澤,即便演奏力道漸強,還是能保留住琴音溫潤的厚實度與水分,不會因為張力提升就顯得吃緊,琴音很順得就朝著上方「滑」上去,高把位聽起來不會毛噪,而是維持著圓潤琴音,相當好聽。

從專輯中,您會發現A1000不僅音質細緻度夠好,解析力也是超級出色。做為主角的小提琴就不說了,就連專輯中我認為相對難表現的豎琴,它也能將豎琴音色那種層層波光竄動的質感表現出來。聽見的音色質感既有豎琴的迷幻柔美,又能與定位於前的小提琴拉出明確的音色分離度與層次,讓B&W這對喇叭大方展現它應有的寬深音場再生能力。

您說採用這次A1000採用講究的Dual Mono架構有何好處?我認為這種一開聲就俐落大方的音場開放性,就是非常迷人的表現能力,好喇叭配上好訊源,只要擴大機驅動力到位,那種大鳴大放的快感,真的爽快,A1000絕對有上打20萬元機種的絕對實力!

▲這次打開機箱最讓我驚訝的莫過於A1000作為自家平價幾乎,竟然對於電源設計如此講究。內中採用低噪音的線性電源,一共具備三顆環形變壓器,一大兩小,大的專屬於前端的數位串流、CPU,以及數位介面轉換使用,兩顆小的則獨立供應給末端解碼與類比輸出線路,為左右聲道獨立供電,是本機唱出細膩音質的關鍵。

 

古典音樂超美

 

當天我越聽心是越歡喜,我還聽了Pat Metheny演奏的「Dream Box」。我發現這次評測的A1000,它厲害的還有它飄逸又具美感的高頻延伸,單就華麗感,我認為Aurender比起德國的Burmester來得保守一些,現場聽見的電吉他音色相對柔美溫和,但清晰描繪高頻泛音的細節可是當仁不讓,這點配上B&W的碳振膜高音只是好上加好。

 

不僅聆聽這張電吉他演奏專輯是如此,包括當天在聽Mikhail Pochekin演奏的巴哈小提琴獨奏,A1000再生出的琴音觸弦質感同樣非常真實。高把位的細節搭配演奏家的情緒推進,讓我聽見高音域的琴音不斷盤旋、繚繞,釋放出豐富無比的堂音與水分,聽見的琴音尾韻比過去更顯綿長,有著更完整的琴音形體。

 

另外在聽以古樂器演奏的「韋瓦第:四季小提琴協奏曲」,現場聽見的和聲效果也非常好。我認為A1000善於展現弦樂演奏質感的彈性與強弱動態變化,讓它的聲底即便聽起來乾淨素雅,整體營造出的聲音效果卻不會因此而顯得乏味。

 

例如聆聽這張「四季」,它就將古樂器那種樸實輕盈的質感表現得非常優美,可以聽見弦樂悠然的強弱起伏,也能聽見琴音末端以甜美的泛音光澤做妝點,完全展現古典音樂以美質吸引人的核心魅力。

▲A1000的解碼線路採用講究的Dual Mono,也就是雙單聲道架構,在單一聲道以一只AKM4490REQ做解碼,藉此換取最大的聲音動態範圍以及音場分離度。這只晶片最高可對應PCM 32Bit/768kHz、DSD512,以及MQA,解碼能力相當完整。

▲A1000基本上就是一台音樂伺服器,可支援獨立安裝硬碟,機內採用全新四核心2.0Ghz ARM Coretex-A55作為CPU,具備4GB DRAM記憶體。內中系統的暫存讀取記憶容量高達120GB,這有助降低串流的音訊延遲,並提供更好的串流體驗。

 

A1000的低頻量感適中,效果不算突出,但只要搭配恰到好處,我認為同樣能在充沛的低頻能量中取得不錯的低頻控制力與平衡性。例如這次搭配的B&W喇叭以及Linear Acoustic綜擴,本身就屬於低頻量感比較豐富的類型。這次配上A1000的總和低頻效果就相當得宜。

 

包括在聽The Crane那張「Talent」,各項豐富的電子低頻音色在A1000詮釋下,即刻展現出炫麗迷人,又帶豐富色彩的音樂畫面,將每首不同混音的低頻細微感受,用極為鮮明的方式讓您聽出它的有所不同,這次配合B&W喇叭發聲,聽起來還頗有中性解析的鑑聽特性。

▲作為The Crane(鶴)的首張創作專輯「Talent」,當我在聆聽時只能說超級驚艷,後來也有入手實體黑膠。這張專輯不僅展現鶴的充沛創作能量,專輯更是唱作俱佳,讓他在去年入圍多項金曲獎項目。錄音與混音效果也非常出色,各種迷人的電子聲響以及低頻效果,均是測試音響系統的極佳段落。這次透過Aurender重播,讓我重新回味。

 

最後我聽了楊乃文備受讚譽的最新專輯「Flow」,開場與JADE樂團一同合作的「A Dream of Bonnie and Clyde」就讓聲音能量在試聽間中釋放,大鼓的打擊密度超級棒,聽起來夠沉、夠綿密,混著豐富的電氣聲響一同推進時,還能在音樂下層墊著一層暗色的低頻能量。不僅如此,這部訊源也能清楚展現鼓皮打擊的瞬間暫態反應,呈現出流行音樂不能缺少的速度感。

 

另外在重播跟「凹與山」合作的「親愛的我不想努力了」,什麼是優質的透明度與解析力,A1000真的可以讓您靜心好好細細品味一下,這部訊源將楊乃文輕盈歌唱的輕巧詮釋得無比動人,即便僅是輕輕的口述演唱,也能釋放出迷人無比的氣韻質感以及甜美感受。

 

再來,A1000對這首歌編曲的透明度也展現得恰到好處,不僅可以將電子低頻的輪廓呈現得相當清晰且立體,當電子低頻打擊在空氣中,那種兼具密度與形體厚度瞬間下沉的低頻音色,聽起來就是一身舒坦。任何太過濃厚且自帶音染的數位訊源,都很難這首歌曲那種冰涼的透明感詮釋得如此令人著迷,要我怎能不愛它!

 

這次終於心滿意足了

 

我始終相信,要購買一部音響器材,要做到絕對完美不太可能。因為一部器材買回去是自己聽,只要一部器材可以勾選出您心中絕大多數的聆聽與使用需求,音質聽過沒問題,價格合宜大概就能入手了。但這次的A1000是一次少數可以讓您不用妥協的作品,把最好的一次保留,再把過去眾人渴望的一次補足,這次終於心滿意足了吧!那些觀望的,還認為Aurender仍搖不可及的,這次可以出手了!

 

規格:

Aurender A1000。類型:串流DAC(含前級)。CPU ARM Coretex-A55。RAM:4GB DRAM。最高取樣率:32Bit/768kHz、DSD512。DAC晶片:AKM4490REQ(Dual Mono)。輸入端子:光纖×1、同軸×1、HDMI ARC×1、USB Type B×1、RJ45×1、USB 3.0×1。輸出端子:RCA×1、同軸×1、USB Type A×1。外觀尺寸(WHD):350×96×360mm。重量:8.3公斤。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