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Intosh Laboratory 2018年原廠採訪-2【全文輯錄自「普洛影音網」】
▲這些玻璃面板都是打好孔的,準備要印刷。
▲每種機器的玻璃面板厚薄並不一樣,前級面板薄,後級面板厚。
▲這就是用水刀來打孔的池子。
▲各種不同厚度的玻璃面板。
▲水刀的水裡還要摻入一種Garnet石榴石礦砂,利用礦砂的摩擦來切割出漂亮的孔洞。圖中手指指的就是這種石榴石礦石。
▲水刀的壓力是60,000 PSI。
▲水刀的噴口直徑大約等於一根頭髮,射出的水很強勁。
▲這些褐色的東西就是用來輔助水刀切割的礦砂。
▲架子上擺滿成品與半成品。
▲這些玻璃面板都在等待印刷。
▲這是舊的玻璃面板印刷機,一次只能印刷三片,現在只用來製作維修換玻璃面板之用。
▲這是新的玻璃面板印刷機,一次可以印刷24片玻璃面板,一天可以製作150片面板。
▲這個印刷機就好像印表機一樣,紫色那個就是噴墨頭,一邊來回噴墨一邊印刷。
▲印刷時印刷頭會發出紫光,那是紫外線,一邊印刷一邊照射,讓油墨快乾。
▲印好的玻璃面板內面。
▲這些是半成品。
▲這是MC1.25KW後級的玻璃面板。
▲這是C1100T的面板,明顯的比較薄。
▲這是MX160面板。
▲他手上拿的是已經完成的玻璃面板。
▲Charlie高舉這塊完成的面板,透著光,看起來就像是機器上的面板了。
▲研發中心是工廠旁邊獨立的一棟建築,研發人員24位,建築裏面除了他們,還有一間無響室,一間回音室,一間EMI測試室,還有二聲道的聆聽空間。
▲每位工程師都有一個大位子,讓他們不受打擾用腦筋。
▲這些工程師們我們只是打個招呼而已,並沒有打擾他們。
▲工程師旁邊都是這樣的景象,很正常。
▲一家音響廠為何要有24位工程師呢?McIntosh什麼產品都有,如果每位工程師都是專精某項,24名也是剛剛好而已。
▲近年McIntosh產品的聲音表現提升很多,應該是這些工程師的功勞。
▲每位工程師的名字都是這樣貼在牆上。
▲如果能夠再標示是哪個領域的工程師,那就更好了。
▲每天坐在這裡想事情就能夠領高薪,這工作不錯啊!
▲這是新研發的McIntosh四聲道後級,D類放大,AV環繞音效使用。機箱高度只有6吋,是比較特別的。
▲這是正在研發的McIntosh八聲道後級,D類放大,也是給AV環繞使用的。
▲又一間工程師的房間。
▲這位工程師看起來很年輕。
▲有在現場的我都拍了,只是不知道名字而已。
▲我請這位工程師抬頭讓我拍照。
▲這是EMI測試室,McIntosh的產品行銷世界各地,各種規格都必須達標,很少看到音響製造廠有自己的EMI測試室。
這裡又是一位工程師的巢。
▲McIntosh幾十年前就已經擁有自己的無響室了,有些人恐怕還不知道他家有喇叭產品,因為擴大機太出名了。
▲這些楔型吸音棉有多厚,代表可以吸收多低的頻率,通常是以四分之一波長吸音理論來計算的。例如如果厚度是1公尺,代表可以吸收4公尺長波長的頻率,多少Hz的波長是4公尺?340÷4=85Hz。
▲無響室的地板是鐵網,底下也是楔型吸音棉。
▲這是迴響室,室內空無一物,進去講話會有回音,我在其他廠家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測試房間。上次我來時,他們就有跟我說,可以測試喇叭的擴散角度。這次又多了一項功能,就是用來修改分音器。到底怎麼修改法。他們在室內放一部鼓風機,讓它發出噪音,這種噪音就好像粉紅色噪音一般。把這種噪音錄下來,透過喇叭播放,先用沒有分音器的喇叭播放,再用有分音器的喇叭播放,交叉跟原音比較,藉此找出分音器的缺點來修正。以迴響方式來設計調整分音器,我還是第一次看到。
▲現場這支喇叭上寫的Low End Reference,那個Low End並不是指這是低階的喇叭,而是指分音器的低頻分頻網路。另外還有Mid End與Hi End,用來測試分音器中的中音與高音分頻網路。
▲McIntosh的二聲道聆聽空間。這個空間大約有20坪吧?不小,不過室內並沒有特別聲學設計,天花板是礦纖板,地上是地毯,喇叭後牆是可以拉開調整的布簾,後面有吸音板。房間內四個角落都裝上布簾。現場用的擴大機當然都是McIntosh頂級產品,包括MP1100唱放、D1100前級、MC601後級等等。喇叭則是Sonus Faber Olympica III。
▲沒想到二聲道聆聽室沒有使用他家的頂級旗艦XRT 2.1K喇叭,而是使用同集團的中型喇叭Sonus Faber Olympica III。Charlie Randall播放的第一首曲子就是「宇宙河馬」,整體表現溫暖平衡,不過不失,沒有讓人特別驚艷,不過也相當順耳。再聽幾首其他曲子,也都是我們熟悉的,由於喇叭靠牆很近,聽起來音場不是很深,但音質相當好。
▲這個空間夠大,為何要把喇叭擺在長邊呢?通常會擺在短邊。我猜是擺在長邊,喇叭距離二側牆很遠,二側牆的反射音影響降低。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房間內的牆角同樣也是用布簾來吸音。
▲布簾是有二層,前面那層是比較薄的,後面那層是比較厚的。
▲這個牆角多了盆景,應該是假的植物。
▲這是MTI All in One黑膠唱盤,McIntosh原本就有MT10、MT5、MT2三部黑膠唱盤,現在又加了這部MTI 100黑膠唱盤,您可以看到有二支真空管,裡面還內建D類100瓦綜合擴大機,還有藍牙、有光纖、同軸、Aux輸入端,有音量大小調整,還有耳機插孔。黑膠唱盤本身是委請VPI製造。這種唱盤是針對年輕黑膠迷所設計,一部就全部搞定,只要接上喇叭即可。
▲左邊有音量控制,唱頭、藍牙、光纖、同軸數位輸入,以及Aux類比輸入。數位、類比、黑膠通吃。
▲右邊有二支真空管,應該是前管後晶混血設計。
▲McIntosh的AV多聲道聆聽空間比二聲道空間還大,裡面用的器材也是頂級的,在這裡看到XRT 2.1K旗艦喇叭。一般人不會捨得用這種喇叭來看電影,但是McIntosh卻刻意用這對喇叭,我猜是要凸顯這對喇叭不僅可以聽音樂,也可以看電影。中聲道用的是他家旗艦中聲道喇叭XCS2K。現場座位很多,顯然經常舉辦團體工廠參觀。
▲天花板上有四個天空聲道,左右二側牆有吸音處理,天花板也是礦纖吸音板。
▲後牆上也擺滿McIntosh各種產品,包括BD播放機、AV環繞處理器、後級等等,這種陣仗真的少見,不過看到那藍色的表頭與綠色的字體,真的很不一樣。
▲側環繞喇叭藏在側面的二根柱子裡,每根柱子裡有個喇叭單體。這樣的設計把側聲道隱藏起來了,看不到喇叭,相當美觀。
▲地板是階梯狀的,二個超低音喇叭就藏在地板底下,也是隱藏式,效果很好。
▲到底這套AV環繞系統的音響效果如何?第一流的,應該說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聽過更好的。畫面上那是打鼓為主的演奏,以雙鼓手演出,加上電Bass與其他樂器。很難相信家用喇叭竟然能夠發出比PA音響還厲害的聲音,那衝擊性絕對不輸給PA喇叭,但是音質與細節、還有細緻的程度卻是PA喇叭所遠遠不及,那麼強烈的聲音加上非常真實的表現,讓人心甘情願的被強勁的聲音轟炸。跟聽一般PA音響想要蓋住耳朵完全不同。
▲看電影「永不屈服」那段空戰場面,這段影片我在不同場合看過許多次,但沒有一次能夠跟McIntosh這次相比。那高射炮聲、爆炸聲、機槍打在機體上的聲音暫態反應飛快,衝擊性強烈,聲音能量驚人,但卻聽不出一點失真。那種非常真實與非常震撼的音效是我第一次聽到的,尤其超低音的效果更是讓人印象深刻,那是乾淨、低頻、強烈,能量無窮、從腳下往上震撼的奇妙音響效果。老實說,這個多聲道音響系統示範是這次採訪McIntosh工廠中完全沒有料想到的,也是這次採訪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我從來沒有想到McIntosh的AV環繞音效這麼厲害,我相信很多人也不知道。
這次採訪McIntosh工廠的報導在此結束,老實說絕大部分的報導在2005年時我就已經做過了,2005年那次還寫得更詳細。只是,我不可能把2005年那次的採訪內容貼在這裡,但是如果相同的再寫一次也沒什麼意思,所以這次我儘量想找些不一樣的東西來寫。
▲Charlie Randall的住家在山上,他買了24英畝地,挖了一個大水塘,注入活水,池裡有養魚。這個水塘深達4公尺,夏天泛舟游泳,冬天結冰可以滑冰。
▲這是19世紀蓋的小房子,Charlie Randall一家就住在這裡,是很簡樸的住家。
▲這麼大的庭園當然可以踢球,冬天還可以滑雪。不過,光是要剪草就夠他忙的了。
▲這是Charlie Randall自己蓋的車庫,他年輕人的嗜好就是蓋房子,蓋這樣的車庫一點都不困難。
平心而論,現在像McIntosh這種Hi End音響廠商已經很稀有了,如果把他家產品的聲音表現、外觀、成本、體積大小、重量、製造的精細程度與售價來做衡量,他家產品的價格比許多歐美同級產品便宜很多。為何McIntosh產品的售價會比一般還便宜呢?我認為有二個原因造成,第一是他們的產量大,產量大,銷售量多,一些固定成本自然就能攤提得更低。第二個原因是他們工廠位於保守的紐約州Binghamton,這是一個人口只有四萬多人的小城市,寧靜、樸素、有高科技背景是這個地區的特色。在這樣的環境下,加上掌舵者Charlie Randall從小在這裡長大,生性也是簡單純樸,不追求奢華,所以他家產品的訂價才會比一般還低。
▲Charlie Randall蓋的Party House,客人聚會之處。可以在這裡烤肉喝酒聊天。
▲Party House的外觀。
您知道嗎?Charlie Randall以前的嗜好是蓋房子,現在的嗜好則是去找美國老車來重新改造。他住的地方在工廠附近山上,擁有24英畝土地(一英畝1,224坪),這麼大的土地大約美金50萬元。他買這塊土地時地上就有一棟19世紀蓋的老房子,他們一家就住在這裡。後來他又自己蓋了一間招待客人的小屋,還有一個車庫。小屋很簡樸,只有廚房客廳,沒有客房。車庫裡有幾部老車,這些老車買來時根本就像是廢鐵,不過他每部汽車都花上二、三年,自己從車體開始重新整理,一直到內部的引擎等,成為一部可以開的骨董車。平常下班,他就是在「造車」。
▲陽台擺著戶外沙發。
▲我們去Charlie Randall家裡晚餐,主菜是烤牛排。
▲Charlie Randall的狗,已經11歲了,很乖,一聲都不吭。
▲好想吃牛排。
▲掛在牆上的是Charlie Randall打獵的戰利品。在美國規定的季節、地方打獵是合法的。
▲這隻山貓也是Charlie的戰利品。
▲Charlie平日的消遣就是整理骨董車,他秀骨董車剛買來的照片給我們看,根本就是廢鐵,但是他卻有耐心花的二、三年,把已經是廢鐵的車體、內部復原,而且還可以開出去參加骨董車聚會。這部是1930年代的車。
▲您很難想像美國人自己打造東西的能力。
▲骨董車掛的是骨董車牌,另有一套管理辦法。
▲這是福特野馬車,當初買入時只剩下腐爛的車架子,Charlie竟然能夠復原,真是佩服。
▲這些車不是擺著看而已,連引擎等都再造了,是可以開出去的。
▲Mustand的引擎。
▲這部是GTO。
▲這部車簡直就像是船。
▲車名龍捲風
或許您不相信,Charlie Randall開的車並不是什麼賓士寶馬或保時捷,而是二部福特小貨卡,也就是所謂4X4 Pick Up。以他從2001年就開始擔任McIntosh的總裁而言,他有足夠的收入開名車,但他卻喜歡開小貨卡,從這裡您就可以窺知他的個性。幸好如此,McIntosh產品的售價才沒有變成天價啊!
在這塊地上,他特別挖了一個大水塘,夏天可以在此游泳泛舟,冬天水塘結冰,可以在上面滑冰。而下雪後山坡又可以滑雪騎雪車,這就是他平日的休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