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所有預測都認為黑膠唱片將逐漸消失,但在過去幾十年中,它不僅維持了自己的生存權,甚至還進一步鞏固了地位。早在1990年代,當這種媒介幾乎被CD完全淹沒時,許多人為它失去的特質感到惋惜,特別是那幾乎觸手可及的音質,以及它主觀上更溫暖的特性。與CD相比,無疑黑膠唱片不夠實用且占據空間,但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它擁有了新媒體所缺乏的獨特個性。
舊款R系列的G 1260 R唱盤是一款非常成功的設計,我們在此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的開發工作,並引入了一些改進。這款裝置現在加入了新的R系列,作為重現高品質類比音訊媒介的工具,憑藉其卓越的音質和獨特的設計特點樹立了標準。儘管黑膠唱片是一種「舊」媒介,現代唱盤必須經過精心設計和開發,才能充分發揮黑膠唱片的潛力。
因此,我們專注於將所有外部的機械和電氣影響降至最低。開發工作的一個方向是為G 2000 R設計一個完全穩定且平穩運轉的驅動馬達;另一個方向則是創建一個完全減震的系統,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結構聲、共振效應和振動。我們的努力成果就是卓越的音質:絕對透明,極具動態和力量感。我們的唱盤有多種版本。我們強烈建議在唱盤底盤內安裝我們的PHE-G R MC唱頭放大模組。我們安裝了經過改良的Clearaudio高階碳纖維唱臂,並配備了出色的MC唱頭。如果您更喜歡,我們也可以提供不帶唱臂或唱頭的G 2000 R。
T+A 的開發分為兩個不同方向:一個是針對驅動馬達,使其運行盡可能平穩和穩定;另一個方向是避免整個系統中的結構聲、共振和振動。我們使用了一個高品質的同步馬達,其精密加工的皮帶輪通過一條特製的橡膠皮帶驅動唱盤。這種配置在許多應用中表現出色,也被許多高階唱盤製造商採用。然而,我們並不滿足於此,決定從根本上解決轉速不均的基本問題。與純粹的黑膠專家不同,我們在電子開發方面擁有強大的能力,這使我們在使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控制複雜過程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我們的T+A開發團隊提出了一個巧妙的想法,使用DSP微調馬達線圈電壓的曲線,旨在讓馬達運行得更加平穩和均勻,避免任何頓挫和振動。即使是重型唱盤的初始旋轉也是平滑而均勻的,這是通過控制馬達扭矩來實現的。馬達速度波動——即「軸偏和音高波動」——不再可測,這樣一來,通常與不受控馬達相關的干擾完全消失了。不受控的馬達也容易受到電網頻率和電壓波動的影響,但DSP馬達控制也消除了這個問題。這個創新的系統還提供了另一個主要優點,即直接控制轉速:對於33和45轉/分鐘的轉速,不再需要手動重新定位皮帶。
唱盤的機殼也經過精心設計,以消除抖動和振動,旨在最大化音質表現。為此,G 2000 R 的機殼採用了實心 MDF 材質,這種材料具有出色的減震特性;所有的子組件都位於這個組件中。唱盤本體安裝在四個避震器上。外部鋁製零件採用了夾層結構,以吸收結構聲,而鋁製機殼蓋則與本體結合,從而抑制並吸收振動和共振。重型壓鑄唱盤是使用精密加工工具製造的,經過精細加工後,安裝在內部的鋅製唱盤上進行隔離。大面積支撐面的摩擦力完美隔離了唱盤,防止任何最後一絲的結構聲傳遞。由軟矽橡膠製成的重型唱片墊具有相同的效果,還可以避免損壞脆弱的黑膠唱片。最終的效果是,唱盤在聲學上達到了無聲狀態,為拾音系統提供了最佳的條件,使其在與唱片接觸時不會受到干擾。鋅製唱盤只能使用最新的自動 CNC 機床生產,因為在唱盤軸壓入後,它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精密加工。這個過程確保了整個機械系統的絕對精度。純銅軸套和經過硬化、拋光的鋼製軸的製作公差僅為 5 微米。
技術規格 | |
---|---|
驅動方式 | 皮帶驅動 |
結構 | High-End結構避振 |
馬達類型 | DSP線圈電壓曲線的石英控制同步馬達 |
轉速選擇 | 電子切換轉速33 1⁄3或45 rpm |
機械底噪 | 82 dB |
鋁盤重量 | 3.8 kg |
附加配件 | 矽橡膠墊 |
軸承 | 手工打磨拋光不鏽鋼軸承與黃銅襯套 |
尺寸 | (H x W x D): 8.2 × 46 × 38 cm |
重量 | 14 kg |
外觀 | 銀色陽極氧化處理、黑色陽極氧化處理 |